看了《老中医》,剧中主角翁海泉开讲堂,说有人认为自己缺心眼,所以吃鸡心,这“以形补形”是谬论,没想到翁海泉的爸爸正好听到了这话,与儿子展开一番辩论,那么到底人们在养生方面还存在哪些误区呢?
古人“以形补形”,并非众口一词
古医籍里不仅有“心补心”“肺补肺”“肝补肝”“肾补肾”之说,还有“肠伤肠”“髓伤髓”“血伤血”之论。
“肠伤肠”:烹饪不得法(如没煮烂)难消化或食用过多会导致腹泻(“煮不烂,或食多亦令人泄”)。
“髓伤髓”:最初指吃羊和猪等动物脑髓会导致男子性功能甚至生育能力下降,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认为,“豚脑,损男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注:豚原指小猪,也可泛指猪)、“羊脑、猪脑,男子食之,损精气少子”。
“血伤血”:多吃动物血会导致腹泻(“血,多食令人作泄”)。
吃啥补啥,可能是现代人的发挥
1、以色补色
其实,以现在流传的几则“以色补色”说法分析,发现不少是今人发挥或附会。
如有人认为,赤小豆皮红,可以补血。但古籍只说它可利水解毒,现代营养学证实其利水功效可能在于富含钾元素,然而其含铁量并不高。
至于红枣补血的说法,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所列,红枣的含铁量为1.2~2.3毫克/100克,且属非血红素铁,人体吸收率仅5%。
其实红枣在中药书归为“补气”药,当然从补气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角度看,有一定道理。
由此可见,吃赤小豆和红枣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是养生误区。
2、以皮补皮
“以皮补皮”的观点也是现代人知道了胶原蛋白能保持皮肤弹性后的盲目附会。
古医籍中记载,猪皮性凉味甘,功效为“清虚热、治下利、心烦、咽痛”(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古籍中能“悦泽皮肤”的是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如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说以猪油“作手膏,不皲裂”,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羊脂熬熟外涂可“润肌肤”,这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倒是不谋而合。
3、以血补血
“以血补血”恐怕也是现代人的附会,因为古人食用绝大多数的动物血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止血,二是解毒。
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以清酒炒猪血治疗便血,“猪血,主卒下血不止,美酒清者和炒服之”;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用饮鲜鸭血“解野葛毒”,饮鲜猪血、犬血 “解射罔(注:乌头)毒”,清代汪昂《本草备要》里有饮羊血“解金银诸毒”。
生饮鹿血似乎和补血“沾边”,如《调疾饮食辩》记载:“(鹿)血大补阴虚,止腰痛,添精益血,治肺痿吐血,崩中漏下。又解一切金石药毒。均宜乘热生饮。”
但鹿血和鹿茸、鹿角一样,都以温补下焦见长,只适合于有虚寒体征者,鹿“其茸、角、鞭、血皆主温补下元,惟虚寒之体宜之”(《随息居饮食谱》),可见用鹿血补血并非人人皆宜,更不应误解其为补血通用品。
总结:“以形补形”作为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食疗学原则,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也需辨证来看,现代人如果还执迷或纠结于此,可能就弊大于利了。
其实,没有不好的食材,只有不好的吃法,只要合理搭配、均衡膳食、食不过量就好。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