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利水渗湿药 >

  泽泻

  泽泻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等。属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中文名 泽泻
  
  界 植物界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科 泽泻科 Alismataceae
  
  种 泽泻 A. plantago-aquatica
  
  别名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芒芋
  
  亚目 泽泻亚目
  
  分布区域 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目 泽泻目 Alismatales
  
  属 泽泻属 Alisma
  
  二名法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本品为泽泻科(Alismataceae)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uels)Juzep.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寒。
  
  归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1、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2、《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3、《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4、《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5、《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炮制方法
  
  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1.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2.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3.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kg,用盐6kg;用麦麸60kg。水适量。
  
  4.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100kg,用酒5kg。
  
  5.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泽泻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经典附方
  
  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汤《圣济总录》;三白散《本草纲目》;泽泻散《妇人良方》;泽泻散《宣明论方》
  
  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25克.上为细末 煎服15克 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 服三十丸.(《保命集》白术散) 治水肿 小便不利:泽泻、白术各12克 车前子9克 茯苓皮15克西瓜皮24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妊娠气壅 身体腹胁浮肿 喘息促 大便难 小便涩:泽泻50克 桑根白皮50克(锉) 木通50克(锉) 枳壳50克(麸炒微黄 去瓤) 赤茯苓50克槟榔50克.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20克 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每于食前温服 以稍利为效.(《圣惠方》泽泻散)
  
  治心下支饮 其人苦冒眩:泽泻250克 白术100克.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治痰饮内停 头目晕眩 呕吐痰涎:泽泻、白术各9克 荷叶蒂5枚菊花6克 佩兰3克.泡煎代茶.(《浙江中医药)1979 8:288清眩茶)
  
  常见附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25克。上为细末,煎服15克,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25克,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15克。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2.5克。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50克,滑石15克。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25克。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泽泻的作用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⑾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泽泻散)
  
  ⑿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圣济总录》泽泻汤)
  
  ⒀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⒁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文献记载
  
  《纲目》: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学全善辑
  
  《本事方》:宋.许叔微撰
  
  《千金方》:唐.孙思邈撰
  
  《普济方》: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 1406年
  
  《用药法象》:金.李杲撰
  
  《博济方》:宋.王兖撰
  
  《圣惠方》: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本草备要》:汪昂编著 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本草衍义》:寇宗爽编著 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药品化义》:明.贾所学撰,清.李延昰补订
  
  《本经疏证》:清.邹谢撰 公元1832年
  
  《本草正义》:张山雷编著 公元1920年
  
  《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经验良方》:清.姚俊辑
  
  泽泻
  
  《雷公炮炙论》:清末.张骥辑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广东省农林水科学技术服务经济作物队 编著 1970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