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清热宁神的功效,主治胃火炽盛及咽喉口齿等症。
目录
1.内庭穴名解
2.内庭穴位置
3.内庭穴的功效与作用
4.内庭穴主治疾病
5.内庭穴的按摩方法
6.按摩内庭穴的好处
7.内庭穴穴位配伍
【内庭穴名解】
(1)内庭
内即里边,庭指庭院,对厉兑来说,本穴犹如门内的庭院,故名内庭。
(2)胃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回归之处,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胃经荥穴。
(3)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的气血变化主要为天部之气,由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在本穴处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本穴属水。
【内庭穴位置】
1.标准定位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2.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快速取穴:足背第2、第3趾之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3.穴位解剖
内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有足背静脉网。
当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分为趾背神经处。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外侧支分布。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间,深进入骨间肌。
【内庭穴的功效与作用】
内庭穴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清热宁神的作用,多用于胃火炽盛及阳明热炽、循经上扰的头面、咽喉、口齿、鼻疾患。
内庭穴既可清阳明经热,治疗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经络病,又可泄阳明腑热,治疗胃肠腑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
【内庭穴主治疾病】
内庭主治发热,头痛,牙痛,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瘾疹,足背肿痛等。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肠炎;
其它:三叉神经痛。
【内庭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用手指指尖点按内庭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口臭、腹胀满。
2.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治内庭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耳鸣。
3.刮痧
用角刮法刮拭内庭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肠疝痛、便秘、足背肿痛。
4.针灸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按摩内庭穴的好处】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穴上,适当用力上下推动,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口腔溃疡、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1.内庭穴治鼻出血
发现鼻子出血马上抬起头,用手掌轻拍额头数十下,再用中指轻按神庭穴1分钟左右;
然后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迎香穴1~3分钟,最后按压内庭穴3分钟。
2.内庭穴治口臭
点按内庭穴,最好在早7-9点早餐后进行,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
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100次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泻火、解毒的疗效。
3.小儿吐乳
取双侧内庭穴,徐徐捻转进针0.2-0.5寸,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每日1次。
【内庭穴穴位配伍】
内庭穴配上星、太阳、头维,有清利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赤肿痛。
内庭穴配合谷、颊车,治牙龈肿痛。
内庭穴配太冲、曲池、大椎,治热病。
内庭穴配环跳,治胫痛不可屈伸。
内庭穴配厉兑、三间、冲阳、偏历、小海、合谷、复溜,治龋齿。
内庭穴配天枢、厉兑,治食不化、不嗜食。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