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疾病大全 > 外科疾病 > 心胸外科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死亡。部分患者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目录

  1.流行病学病毒性心肌炎的图片

  2.发病原因

  3.症状表现

  4.临床检查

  5.诊断方法

  6.疾病鉴别

  7.并发症

  8.治疗方法

  9.预防预后

  【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未必都会引起心肌炎,即使心肌受累也未必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病毒学和病理学的诊断并非简单易行,故该病的准确发病率不详。

  由于不同研究所用方法的不尽一致以及诊断标准不统一,各国和各地区有关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从临床发病情况看以儿童和40岁以下成人居多。由于许多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如流感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则多发生于夏秋季,因此,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较少。

  【发病原因】

  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

  其他如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症状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
 

  体格检查可发现:

  ①心脏增大:病情轻者通常无心脏增大,重者可出现心脏轻到中度增大;

  ②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缓慢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③心音变化:第一心音减弱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律样;

  ④若同时有心包受累,则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⑤合并心力衰竭的其他体征:肺部湿性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和双下肢水肿等;⑥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的体征。

  【临床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血清肌钙蛋白I增加。

  (2)病毒学检查 可从咽拭子、粪便、心肌组织中分离病毒或用PCR技术检测病毒RNA;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 ST-T改变,常见T波倒置或降低,也可有ST段轻度移位;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多见。

  (2)胸部X线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心影增大。

  (3)超声心动图 病情轻者可正常;病情重者可有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心室充盈异常等。

  (4)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可显示心肌细胞坏死区的部位和范围,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5)心内膜心肌活检 为有创检查,主要用于病情危重、治疗反应差、病因不明的患者。阳性结果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证据。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可为局灶性,因取材误差可出现阴性结果。

  【诊断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有肠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病史、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其他辅助检查显示心肌损伤、病原学检查阳性等,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活检。
 

病毒性心肌炎的图片
 

  【疾病鉴别】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同时,应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克山病、药物及毒物等所致的心脏损伤。

  【并发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对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可给以强心利尿剂;有心律失常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治疗,出现室性早搏者可给以慢心律,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给以异丙肾上腺素等。

  心肌炎患者一旦有休克发生说明病情十分危急,必须抓紧时机抢救,给以扩充血容量,升压药物等措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治疗方法】

  无特异性治疗,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1.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

  ①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

  ②干扰素:1.5~2.5万U肌内注射,1次/d,5~10天为1个疗程,隔2~3天后可重复1疗程。

  ③抗柯注射液:系从低毒而明显抗柯萨奇B病毒的苦参中提取,现已制成纯度为99.43%的抗柯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

  (2)抗菌治疗:一般常规应用青霉素1~2周。慢性心肌炎时,应注意治疗或清除细菌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3)中药黄茋注射液40g静滴,1次/d,共2周。牛磺酸2g/次,口服,3次/d,疗程1~10个月。中草药板兰根、连翘大青叶、虎仗、苦参等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3.营养心肌

  急性心肌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co、ATP、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丹参等。

  4.糖皮质激素

  不常规使用。对其他效果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在发病10~30天使用。

  5.对症治疗

  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预防预后】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由于目前尚无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以及个体反应性差异,少数患者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对已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要按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1、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限制活动。恢复期避免过度疲劳,不宜作剧烈运动。

  2、多接触阳光,注意冷暖,防止感冒发生。饮食宜清淡和富有营养,不吃过于甘肥厚腻及辛辣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3、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气促,面色青紫,脉细微而数等危重症状,应及时抢救。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