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穴,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具有健脾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腹胀、腹痛、腹股沟痛、疝气、积聚、痞块等。
目录
1.府舍穴名解
2.府舍穴位置
3.府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4.府舍穴主治疾病
5.府舍穴的按摩方法
6.按摩府舍穴的好处
7.府舍穴穴位配伍
【府舍穴名解】
1.府舍
府,有聚会之义。舍,意指居住之所。本穴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且三脉从此上下入腹络肝脾,结心肺;
犹如内府元气储藏之宅,在腹结穴下3寸,为脾气聚居之处所,故名府舍。
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
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府舍穴“府”,脏腑;“舍”,居处。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阴维5条经脉气血聚会之处所,故名。
2.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
府舍穴的气血物质中有体内阴维脉外传的水液和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冲门穴传来的风气又同合于厥阴肝经气血之性,故本穴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
【府舍穴位置】
1.标准定位
府舍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府舍穴图片
2.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冲门上0.7寸,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仰卧,腹股沟外侧可摸到动脉搏动处,其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府舍穴。
3.穴位解剖
府舍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分布着髂腹股沟神经。
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旋髂浅动、静脉。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髂腹下神经本干经过。
【府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府舍穴具有健脾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腹胀、腹痛、腹股沟痛、疝气、积聚、痞块等。
润脾之燥,生发脾气。府舍穴有健脾理气,散结止痛,调气,理肠,散结,调中,温经,活血的作用。
府舍穴与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命名同义,取上下相应也。中府为胸气之府,府舍为腹气之府。
在腹部呼吸,有府舍、腹结之收,而佐以冲门、气冲之放,亦即往复升沉之道也。其所治为疝、痹、积聚等症。
府舍穴图片
【府舍穴主治疾病】
府舍穴主治腹痛,疝气,结聚,积聚,霍乱,髀中急痛,厥逆,脾肿大,阑尾炎,便秘,附件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痞块,腹胀,霍乱吐泻,月经不调,肠炎,睾丸炎等。
现代多用府舍治疗脾肿大、阑尾炎、便秘、附件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阑尾炎,脾肿大,便秘;
其它: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睾丸炎。
【府舍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用大拇指按揉府舍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以缓解腹股沟痛。
2.针刺
直刺1.0~1.5寸。
3.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府舍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腹胀、腹痛。
府舍穴图片
【按摩府舍穴的好处】
在中医临床医学中,主要用来调理腹痛,疝气,积聚等疾病。
府舍穴主要用于疝气、腹痛、脾肿大、肠炎、阑尾炎、便秘、睾丸炎、附件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症的辅疗。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刺该穴位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用于改善各种疝气病。另外,府舍对男子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仰卧,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府舍穴1~3分钟,可治便秘、下腹疼痛、腹胀等病症。
【府舍穴穴位配伍】
府舍穴配气冲、箕门,治疝气。
府舍穴配关元、阴陵泉、三阴交,治子宫脱垂。
府舍穴配气海穴治腹痛。
府舍穴配天枢穴,可以治便秘;
府舍穴配关元穴、中极穴,可以治附件炎、肠炎。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