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穴,经穴名,别名膝开穴、阴关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具有散风祛湿,疏通关节的功效。主治膝痛,脚气,咽喉痛,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目录
1.膝关穴名解
2.膝关穴位置
3.膝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4.膝关穴主治疾病
5.膝关穴的按摩方法
6.膝关穴穴位配伍
【膝关穴名解】
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
本穴位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阴关名意与膝关同。
【膝关穴位置】
1.标准定位
膝关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2.取穴方法
膝关穴位于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
快速取穴:先找到阴陵泉(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阴陵泉穴),向后量1横指,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膝关穴。
3.穴位解剖
膝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和半腱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
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三肌分别止于胫骨粗隆的内侧。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后二肌受坐骨神经支配。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大隐静脉的后方,穿小腿深筋,直抵上述各肌的止点腱及胫骨骨膜。发自腘动脉怕膝下内动脉由腘窝向下方,参加膝关节网。
【膝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膝关穴具有散风祛湿,疏通关节的功效。主治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膝关穴当两腿骨相交之犊鼻下陷中,有通利关节作用,主治膑膝引痛、湿寒历节、咽痛、风痹等膝关节疾患。
膝关穴对于治疗膝痛、膝髌肿痛、风湿等关节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亦对脚气、咽喉肿痛、历节风痛等其他病症非常的有缓解困扰之效,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膝关穴主治疾病】
膝关穴主治下肢部等疾患:如白虎历节,寒湿走注,下肢疼痛,腰腿不便,浑身风疹,透脑疽,膝髌肿痛,下肢痿痹,膝股肿痛,膝痛,脚气,鹤膝风,咽喉痛。
现代又用膝关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膝关穴主治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用拇食二指的指腹拿捏膝关穴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膝部和下肢疼痛。
2.针刺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
3.艾灸
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膝关穴穴位配伍】
膝关穴配梁丘、血海、膝眼,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膝关穴配阳陵泉、膝眼、委中、鹤顶,有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膝关穴配足三里、血海、阴市、阳陵泉、髀关、伏兔、丰隆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
膝关穴配委中、足三里治两膝红肿疼痛。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