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穴,经穴名,别名陷骨,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具有健脾利湿、疏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热病、足背肿痛等。
目录
1.陷谷穴名解
2.陷谷穴位置
3.陷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4.陷谷穴主治疾病
5.陷谷穴的按摩方法
6.按摩陷谷穴的好处
7.陷谷穴穴位配伍
【陷谷穴名解】
1.陷谷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2.胃经俞
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合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
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房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陷谷穴位置】
1.标准定位
陷谷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方,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快速取穴: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3.穴位解剖
陷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薄,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布有皮神经及足背静脉网。
足背深筋膜薄,但很坚韧,其形成的足背韧带的表面有足背(动脉)网,由跗外侧动脉、弓形动脉的分支和腓动脉的穿支等吻合而成。
此网并借跖背动脉的穿支与足底动脉吻合。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在趾长伸肌腱第二、三趾骨的肌腱之间,穿经趾短伸肌至第二跖骨间隙内的骨间肌。
【陷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陷谷穴为足阳明胃经输穴,有健脾利湿、疏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热病、足背肿痛等。
陷谷有清热、利湿、泻火的作用。
陷谷有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的作用。
《金针梅花诗钞》陷谷条:“由来土陷能容水,水肿能教陷谷容。”该穴对水病有效,亦可参证。
【陷谷穴主治疾病】
陷谷主治头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胸胁支满、肠鸣腹痛、热痢、疟疾、足背肿痛。
临床用于感冒,胸膜炎,胃炎,肠炎,肾炎。下肢瘫痪,足扭伤的治疗。有报道取双侧陷谷透涌泉,治疗急性结膜炎疗效好。
现又多用陷谷治疗球结膜炎、胃炎、肠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扭伤;
其它:肾炎,结膜炎,胸膜炎。
【陷谷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2.针刺
陷谷穴,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到足背。
3.艾灸
陷谷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陷谷穴的好处】
按摩陷谷穴可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
弯曲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陷谷,早晚各1次,先左后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胃炎、胃下垂、肠炎、结膜炎等疾病。
缓解下肢浮肿的方法
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
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拿、轻捏交替混合使用。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
陷谷穴位于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穴,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来说,对下肢经过10分钟左右推揉,再对陷谷穴按压8~10分钟后,下肢浮肿就会消除了。
如果第二天下肢浮肿又发生了,可采用本法继续治疗,直至彻底消除浮肿为止。
【陷谷穴穴位配伍】
陷谷配列缺、阴陵泉,治面目水肿。
陷谷配骨庭、太冲,治足跗肿。
陷谷配温溜、漏谷、复溜、阳纲,治肠鸣而痛。
陷谷配列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治面目臃肿。
陷谷配内庭、太冲,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