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疾病大全 > 外科疾病 > 心胸外科 >

  闭合性气胸的食疗保健及其治疗方法介绍!

  闭合性气胸为肺裂伤或胸壁穿透伤后,少量空气(从肺内或胸膜外)进入胸膜腔,肺部或胸壁的伤口闭合,不再有气体漏入到胸膜腔内,这样造成的胸膜腔积气称为闭合性气胸。严重时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需急诊处理。

  目录

  1.发病原因闭合性气胸

  2.发病机制

  3.症状表现

  4.临床检查

  5.诊断方法

  6.治疗方法

  7.食疗保健

  8.预防预后

  【发病原因】

  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如肺裂伤有空气送入胸膜腔,裂口随即封闭不再漏气;或是小的胸壁穿透伤,伤口小,空气一度进入胸膜腔后,胸壁伤道立即闭合,胸膜腔不再与外界相通。另外也见于医源性损伤,例如颈、胸部有创检查和胸部针灸等。

  【发病机制】

  闭合性气胸指造成气胸的漏气通道呈闭合状态,没有气体继续漏出到胸膜腔。

  【症状表现】

  胸腔含气组织破裂后,气体进入胸膜腔,患侧肺被压缩萎陷,并压迫闭合了破裂口,使破口闭合不再漏气,胸膜腔内的气体不再增多,形成闭合性气胸。此时,胸腔内压为正压。由于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纵隔被推移向健侧,在呼吸运动中,两侧胸腔内压力的变化接近,纵隔无明显摆动。

  肺萎陷在20%以下者,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较小,多无明显症状。肺萎陷大于50%,称为大量气胸,病人出现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闭合性气胸
 

  【临床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陷和胸膜腔积气,有时尚伴有少量积液。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胸部X线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小量闭合性气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大量气胸可先行胸腔穿刺,若抽不尽、抽气不久又达抽气前的积气量、另一侧亦有气胸、合并血胸、需行全身麻醉或需用机械通气等,均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肺功能差者及老年人,以及有其他部位严重合并伤者,例如重型颅脑伤和重度休克病人,对闭合性气胸的处理应持积极态度。治疗中警惕发展为张力性气胸。对于反复发作的气胸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闭合性气胸
 

  【食疗保健】

  鲜芦根、雪梨(去皮),荸荠(去皮)、鲜藕各500克,鲜麦冬100克,榨汁混合,冷服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生苡米与白米以1:3比例,先将苡米煮烂,后加入白米煮粥。适用于痰热壅肺者.

  鲜橙去皮榨汁半碗,冲入米酒,每次2~3匙饮用,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桃仁15克,红花10克,藕粉100克。煎桃仁、红花药液200毫升,再人藕粉搅拌即成。适用于胸阳不振者。

  饮食护理:

  1.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3.保持大便通畅,2d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5.应戒烟酒,因为吸烟会引起支气管壁痉挛,分泌物增加,粘膜上皮损害,鳞状上皮化生,织毛脱落,腺体肥大增生。烟雾中含有醛类、氮氧化物等毒素,刺激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引起咳嗽、多痰,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所以要绝对戒烟、酒也宜忌之。
 

闭合性气胸
 

  【预防预后】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2、闭合性气胸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要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告知给医生护士。

  3、根据您的病情,医生决定是否进行胸腔穿刺、排气或闭式引流,这是治疗闭合性气胸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要了解其目的,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

  4、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情形,请立即通知医生或护士。

  5、闭合性气胸患者在饮食上进食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便秘的发生。

  6、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不要自行挤压,扭曲引流管,同时在床上活动时,避免牵拉引流管,要防止扭曲移位或脱落。

  7、在闭式引流过程中,如必须离开病床进行检查或允许范围内的室内活动时,请与护士联系,在护士的协助及处置后再行离床活动。

  8、在闭合性气胸痊愈的一个月内,不要剧烈运动,如打球,跑步。

  9、避免诱发闭合性气胸的因素,如抬提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等,防止便秘,同时戒烟。

  闭合性气胸患者宜作胸膜固定术。创伤性气胸治疗一般可按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原则进行,但应强调及时诊断、积极抢救、防止并发症发生,预防复发。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