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胸是指全血积存在胸腔内,又称胸膜腔积血,胸腔积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创伤或外科手术。内科常见于脓胸和结核感染,还有胸膜或肺内肿瘤、凝血机制障碍等。
目录
1.发病原因
2.症状表现
3.临床检查
4.诊断方法
5.鉴别诊断
6.并发症
7.治疗方法
8.护理原则
【发病原因】
根据血胸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可将血胸分为创伤性血胸和非创伤性血胸。绝大多数血胸是因穿透性或钝性胸部创伤引起。
胸壁、肺、胸内大血管或心脏的穿透伤或钝性伤均可引起胸膜腔内积血称创伤性血胸,同时存在气胸时称创伤性血气胸。非创伤性血胸又称自发性血胸,患者无外伤史,有时可有咳嗽、腹压增加、负重、疲劳、运动、突然变换体位等诱因。
非创伤性血胸很少见,可继发于胸部或全身性疾病,极少数找不到明确的引起出血的原因。按其病因分为特发性血胸、感染性血胸、子宫内膜异位也可引起血胸、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胸。
【症状表现】
血胸因胸腔内积血的量、速度、病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小量血胸(少于500ml)无明显临床症状,胸片示肋膈角消失。中等量血胸(不超过1000ml)和大量血胸(超过1000ml),尤其是急性失血,可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逐步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症状。
休克时表现为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当并发感染时,则出现高热、寒战、疲乏、出汗等症状。
【临床检查】
1.血常规
大出血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
2.X线胸片
积血量小于200ml时,X线也难作出诊断。积血量大于500ml时,肋膈角变钝,合并气胸时可见肋膈角区有液平面。卧位摄片常被遗漏,应行直立位摄片,并定时(损伤后6、24小时)做X线随访。
积血量在1000ml左右时,积液阴影达到肩胛下角平面。积血量超过1500ml时,积液阴影超过肺门水平,甚至显示为全胸大片致密阴影和纵隔移位。
3.超声检查
可见液平段。胸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时则可确定诊断。在凝固性血胸时不易抽出血液或抽出量很少。内出血症状加重,X线示积液量增多。临床症状严重时,根据物理检查,直接先作胸腔穿刺来确立诊断,而不必等待或根本不能先作X线胸片检查。
【诊断方法】
有胸部创伤史(包括医源性所致),自发性血胸有咳嗽、腹压增加、负重、疲劳、运动、突然变换体位等诱因,有相应临床表现和胸片检查结果,一般可做出诊断。胸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血胸应与气胸、血气胸、横膈破裂、陈旧性胸腔积液、创伤性乳糜胸等相鉴别。
【并发症】
并发气胸和血气胸。血胸若不及时处理,随着它的发展会导致出现呼吸困难、休克、胸腔感染、凝固性血胸等并发症。休克时常常表现为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当并发感染时,则出现高热、寒战、疲乏、出汗等症状。
【治疗方法】
1.非进行性血胸
小量血胸可自然吸收,不需穿刺抽吸。若积血量较多,应早期进行胸膜腔穿刺,抽除积血,促使肺膨胀,以改善呼吸功能。在抽血完毕拔针前,于胸膜腔内注入抗生素,如阿米卡星0.2g,庆大霉素膜腔引流术有助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
2.进行性血胸 首先输入足量血液,以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须及时剖腩探查,寻找出血部位。如为肋间血管或胸痹内血管破裂,予以缝扎止血。肺破裂出血,—般只需缝合止血。如肺组织严重损伤,刚需作部分肺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大血管破裂,往注修补裂口困难,多需作人造血管移植术。
3.凝固性血胸 最好在出血停止后数日内削胸,清除积血和血块,以防感染或机化。对机化血块.亦以在伤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血块和纤维组织剥除术为宜。至于血胸并发感染,应按脓胸处理。
血胸数量很少,例如常见的肋骨骨折并发的血胸能迅速被吸收而不残留后遗症,无需特殊处理。
胸膜腔进行性出血,血胸已在胸膜腔内凝成血块不能抽除,胸壁开放性损伤或胸内器官破裂等情况,则应在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开始后,施行剖胸探查术,清除血块和积血,寻找出血来源。
胸内器官创伤者,一般病情严重,需紧急救治。对凝固性血胸亦可于胸膜腔注入链激酶(10万u)或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2.5万u)等纤维蛋白溶解酶,但药物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疗效欠满意,现已较少应 用。
血胸并发胸膜腔感染者,按脓胸进行治疗。
【血胸应该如何护理?】
1.防治胸部外伤,及时正确的处理肋骨骨折。
2.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3.在治疗时,应对胸膜腔积进行估计,当估计胸腔内积血少于200ml时,应早期进行胸腔,穿刺尽量抽净积血,促使肺膨胀,改善呼吸功能。
对于500ml的血胸,应早期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尽快排出积血和积气。使肺及时复张,也是预防胸内感染的有力措施,同时有监测漏气及活动出血的作用,使病人重点处于安全境地。尚可考虑自体血回输。
4.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