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损伤是原发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范围可由轻微擦伤到整个头皮的撕脱伤,其意义在于医生据此可判断颅脑损伤的部位及轻重。头皮损伤往往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骨及脑组织损伤,可成为颅内感染的入侵门户,引起颅内的继发性病变。
目录
1.发病原因
2.症状表现
3.鉴别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方法
6.护理原则
【发病原因】
当近于垂直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由于有颅骨的衬垫,常致头皮挫伤或头皮血肿,严重时可引起挫裂伤。斜向或近于切线的外力,因为头皮的滑动常导致头皮的裂伤、撕裂伤,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缓冲暴力作用在颅骨上的强度。常见的暴力作用方式为:
1.打击与冲撞
打击是运动着的外物击伤头部。因致伤物的速度与大小不同,可造成不同的损伤。如致伤物体积大,速度慢,常造成头皮挫伤和血肿;体积大,速度快则造成头皮挫裂伤;体积小,速度快常致头皮小裂伤,同时常伴有穿透性颅脑损伤。
2.切割与穿戳
切割是由于锋利的物体作用于头皮所致,往往造成边缘整齐的头皮裂伤。穿戳是由于尖锐的外物作用于头部所致,往往造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头皮裂伤,且常伴开放性颅脑外伤。
3.摩擦和牵扯
摩擦是由于暴力呈切线方向作用于头部所致,常造成头皮擦伤及挫伤,重者可引起部分头皮撕脱伤。牵扯是由于头皮受到强大的牵拉力作用所致,主要见于女工发辫卷入转动的机轮中,常呈大片头皮或全头皮的严重撕脱伤。
4.挤压
是由相对方向的暴力同时作用于头部所致,常见于楼板挤压和产伤。除造成着力部位的头皮挫伤及血肿外,常合并颅骨骨折或脑外伤。
【症状表现】
1.头皮裂伤
头皮属特化的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容易招致感染。然而头皮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虽然头皮发生裂伤,只要能够及时施行彻底的清创,感染并不多见。
(1)头皮单纯裂伤
常因锐器的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随致伤因素而异,除少数锐器直接穿戳或劈砍进入颅内,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外,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深达骨膜,但颅骨常完整无损,也不伴有脑损伤。
(2)头皮复杂裂伤
常为钝器损伤或因头部碰撞在外物上所致,裂口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创内裂口间尚有纤维相连,没有完全断离,即无“组织挫灭”现象,在法医鉴定中,头皮挫裂伤创口若出现“组织挫灭”,常暗示系金属类或有棱角的凶器所致。
(3)头皮撕裂伤
大多为斜向或切线方向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舌状或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头皮撕裂伤一般不伴有颅骨和脑损伤,但并不尽然,偶尔亦有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这类患者失血较多,但较少达到休克的程度。
2.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由于表皮层、皮下组织层与帽状腱膜3层紧密相接在一起,故在强力的牵扯下,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骨膜也被撕脱,使颅骨裸露。
3.头皮血肿
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血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形成血肿,其所在部位和类型有助于分析致伤机制,并能对颅骨和脑的损伤作出估计。
(1)皮下血肿
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于出血、水肿。由于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受皮下纤维隔限制而有其特殊表现: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扪诊时中心稍软,周边隆起较硬,往往误为凹陷骨折。
(2)帽状腱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
(3)骨膜下血肿
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
【鉴别诊断】
头皮下血肿与凹陷骨折的鉴别 头皮下血肿周围的组织肿胀增厚,中心触之有凹陷感,可能误诊为凹陷骨折,有时需拍X线平片除外凹陷骨折。临床上通过按压较硬的边缘使水肿消散,有助于鉴别诊断。
【并发症】
1.头皮感染 急性头皮感染多为伤后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皮下组织,局部有红、肿、热、痛,耳前、耳后或枕下淋巴结有肿大及压痛,由于头皮有纤维隔与帽状腱膜相连,故炎症区张力较高,患者常疼痛难忍,并伴全身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感染可通过导血管侵入颅骨或颅内。
2.帽状腱膜下脓肿 帽状腱膜下组织疏松,化脓性感染容易扩散,但常限定在帽状腱膜的附着缘。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引起。帽状腱膜下脓肿患者常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眼睑水肿,严重时可伴发全身性中毒反应。
3.骨髓炎 颅盖部位的急性骨髓炎,多表现为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感染向颅骨外板骨膜下扩散时,可出现波特水肿包块。颅骨骨髓炎早期容易忽略,X线平片也只有在感染2~3周之后始能看到明显的脱钙和破坏征象。
4.休克 头皮撕脱伤由于创面大,出血多,极易发生休克。婴幼儿帽状腱膜下血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出血多时可并发休克。
【治疗方法】
1.头皮裂伤
(1)头皮单纯裂伤
处理的原则是尽早施行清创缝合,即使伤后逾24小时,只要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仍可进行彻底清创并一期缝合,同时应给予抗菌药物及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
(2)头皮复杂裂伤
处理的原则是应及早施行清创缝合,并常规用抗生素及TAT。
由于头皮挫裂伤清创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皮残缺,应注意头皮小残缺的修补方法。对复杂的头皮裂伤进行清创时应做好输血的准备。
(3)头皮撕裂伤
由于撕裂的皮瓣并未完全撕脱,常能维持一定的血液供应,清创时切勿将相连的蒂部扯下或剪断。有时看来十分窄小的残蒂,难以提供足够的血供,但却出乎意料的使整个皮瓣存活。
2.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 头皮下血肿多在数天后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
对较小的血肿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须间隔1~2天穿刺1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
(3)骨膜下血肿 早期仍以冷敷为宜,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向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血肿较大者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
3.头皮撕脱伤
首先应积极采取止血、止痛、抗休克等措施。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并保留撕脱的头皮备用,争取在12小时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清创。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撕脱头皮的存活条件、颅骨是否裸露以及有无感染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1)头皮瓣复位再植 即将撕脱的头皮经过清创后行血管吻合,原位再植。此仅适于伤后2~3小时,最长不超过6小时,头皮瓣完整、无明显污染和血管断端整齐的病例。
(2)清创后自体植皮 适于头皮撕脱后不超过6~8小时、创面尚无明显感染、骨膜亦较完整的病例。将头部创面冲洗清创后,切取患者腹部或腿部中厚断层皮片进行植皮。
(3)晚期创面植皮 头皮撕脱伤为时过久,头皮创面已有感染存在,则只能行创面清洁及交换敷料,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晚期邮票状植皮。若颅骨有裸露区域,还需行外板多处钻孔,间距约1cm左右,使板障血管暴露,以便肉芽生长。覆盖裸露的颅骨后再行种子式植皮,消灭创面。
近年来推广应用皮肤扩张技术,将硅胶制皮肤在扩张囊时期埋藏在伤口邻近的正常头皮,间隔几天向囊内注入水,使囊逐渐扩大,头皮随之缓缓扩张。一般经1~2月,利用扩张的皮肤覆盖修复缺损。采用这种方法修复大的头皮缺损效果较好。
【护理原则】
(1)头皮血肿:较小者,1~2周可自行吸收,无须特殊处理;较大者,可在48小时后穿刺抽吸加压包扎。
(2)头皮裂伤:立即加压包扎,清创缝合(因头皮血管丰富);必要时适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3)头皮撕脱伤:应在压迫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预防休克和彻底清创的前提下行头皮再植;若不能再植,应彻底清创后,行颅骨外板多处钻孔,深达板障,待骨孔中长出肉芽后,再行二期植皮术;常规适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