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气中毒,属于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范畴,毒气是对人体有害气体的总称,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包括氨中毒、硫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甲醛中毒。
目录
1.发病原因
2.症状表现
3.临床检查
4.诊断方法
5.疾病鉴别
6.并发症
7.治疗方法
8.预防预后
【发病原因】
一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0)。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等低分子量的烷烃,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氮等气体。
常用的天然气含甲烷85%以上。常因火灾、事故中漏气、爆炸而中毒。
【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头痛、抽搐
晚期症状:有害气体中毒主要的症状是头痛、抽搐和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或“闪电式”死亡。
【临床检查】
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正常人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可达5%~10%,其中有少量来自内源性一氧化碳,约为O.4%~O.7%。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可高于30%,严重中毒时可高于50%。
2.脑电图
据报道54%~97%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以发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低波幅慢波增多。
3.大脑诱发电位检查
4.脑影像学检查
随着脑影像技术的开展与提高,近10年已有许多有关CT及MRI检查本病的报道。
5.血、尿、脑脊液常规化验
周围血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重度中毒时白细胞高于18?109/L者预后严重。
6.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ALT活性及非蛋白氮一过性升高。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于急性中毒后即增高。
7.心电图
部分患者可出现ST-T改变,亦可见到室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或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方法】
1.轻型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其中89例为轻度中毒。
2.中型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其中45例为中度中毒。
3.重型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
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疾病鉴别】
根据CO接触史,突然昏倒,皮肤黏膜樱桃红色,诊断一般无困难。病史询问有困难时,应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鉴别。血中HbCO的测定有诊断价值。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
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并发症】
一氧化碳中毒病程中可并发肺热病 、肺水、心脏病变等。
【治疗方法】
1.毒气中毒西医治疗
若有条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
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
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一次。
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
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2.毒气中毒中医治疗
单味中药白萝卜榨汁内服,对一氧化碳中毒有解毒作用。
【预防预后】
1.毒气中毒的预防
(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对取暖采用的煤炉者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定期检查燃气灶具及管道煤气有无泄漏。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在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加强对空气污染的监测。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不少于两个人同时工作,以便相互监护和互助。
2.毒气中毒的预后
重症毒气中毒患者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