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蓍草的简介】
洋蓍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痛经,痈肿疮毒,痔疮出血。
中文学名 洋蓍草
别 称 一支蒿、一苗蒿、锯草、蜈蚣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属 蓍属
种 蓍
采收时间 夏、秋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
毒 性 有毒 拼音Yánɡ Shī Cǎo
英文名Common Yarrow,Common Milfoil, Hunared-Leaved grass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illea millefoli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蓍 多年生草,高40-100cm。有匍匐根茎。茎直立,有细条纹,通常生白色开柔毛,中部以上叶腋常有缩短的不育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近条形,长5-7cm,宽1-1.5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多数,细小,无端尖。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倒卵形,长约4mm,宽约3mm,疏瓦状排列,椭圆形或宽圆形,背中间绿色,边膜质;各头状花序有边花5朵,舌片管圆形,白、粉红色或淡紫红色,长1.5-3mm,宽2-2.5mm,先端2-3齿;盘花两性,管状,黄色,5齿裂外面有腺点。瘦果宽卵圆形,长约2mm,淡绿色,有淡色边肋,无冠状冠毛。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草地、荒地及铁路沿线一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各地庭院多有栽培。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浸剂内服可治肠、痔出血,亦可外用治鼻、牙或外伤出血。止血作用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数目的增加及出血时间的缩短。在犬的急性试验中,10%浸剂2ml/kg可增强溴化钢(2.5mg/kg,均为静脉注射)的凝血作用,使凝血时间缩短,再钙化时间、肝素的耐受力试验及凝血质活力亦有相应改变,但作用较弱。洋蓍碱能缩短兔的凝血时间,持续45分钟,无明显毒性,,它还能增强子宫肌的收缩,故可用于子宫出血。
2.抗炎作用:干燥花头的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小鼠下肢浮肿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蛋白-碳水化物复合体,能溶于水,毒性很低。奥对紫外线照射引起之皮肤炎症(人、大鼠、豚鼠)无抗炎作用。
3.苦味健胃:可用于胃肠疾患。口服能增进健康人的胃液分泌。
4.其他作用:干燥全草含生物碱,有降低血压作用,并有微弱的退热作用。
【洋蓍草的功效与作用】
洋蓍草的功效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有毒
洋蓍草的作用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痛经;痈肿疮毒;痔疮出血
【洋蓍草的图片】
【洋蓍草的各家论述】
1.《植物学大辞典》:用于肺结核。
2.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发汗,驱风。
3.《中国药植图鉴》:芳香性发汗药,强壮药,收敛药。治痔疾流血,月经困难。
4.《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调经。治蛇犬咬伤,疮疖痈肿,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阴虚骨蒸。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