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L >

  荔枝核

  【荔枝核的简介】

  

  荔枝核,中药名。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中文学名 荔枝核

  

  别    称 荔仁、枝核、大荔核

  

  界 植物界

  

  科 无患子科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时间 夏季采摘

  

  性 毒

  

  贮 藏 置干燥处,防蛀

  

  荔枝核的异名

  

  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荔枝核的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荔枝"条。

  

  荔枝核的采集

  

  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荔枝核的药材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略扁,长2~2.5厘米;直径1~1.7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质坚硬;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灰黄色,质亦坚实。气微,味淡而涩。以干燥,粒大,饱满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此外台湾、福建、四川亦产。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

  

  荔枝核的性味

  

  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荔枝核的归经

  

  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荔枝核的功用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荔枝核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荔枝核的宜忌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荔枝核的图片】

  


        荔枝核的图片  荔枝核的图片
        荔枝核的图片  荔枝核的图片


 

  【荔枝核的选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⑥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⑦治疝气疼痛:㈠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㈡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⑧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荔枝壳
相关文章
驴肉 龙眼 羚羊角 灵芝 鲢鱼 廉姜 冷水丹叶 莨菪根 狼尾草根 狼尾草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