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鞘内血肿,腹直肌后的血管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时,腱鞘内形成的血肿。当咳嗽、呕吐或腹肌强力收缩后出现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包块。
目录
1.流行病学
2.发病原因
3.发病机制
4.症状表现
5.临床检查
6.诊断方法
7.疾病鉴别
8.治疗方法
9.饮食禁忌
【流行病学】
腹直肌鞘内血肿多见于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
【发病原因】
腹直肌鞘内血肿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以下因素可能是造成腹直肌鞘内血肿的原因或诱因。
1.解剖因素:腹直肌鞘内动脉曲折,腹直肌下部由坚强的肌胞膜包绕,而动脉分支进入肌肉以前又有较长一段距离,腹直肌后鞘下方海氏三角区为薄弱之点,对腹壁血管的保护支持作用均较差,当肌肉强烈收缩时,此处血管易被撕裂,成为发病的局部解剖因素。
2.直接或间接的局部创伤。
3.肌肉变性或肌炎。
4.患有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血管变性。
5.肥胖者腹直肌张力低下。
6.妊娠妇女雌激素的影响,加之分娩时腹肌过度收缩。
7.长期服用抗代谢药、抗高血压药和抗凝血药之影响。
\
【发病机制】
腹直肌处血管因某种因素发生破裂时,由于腹直肌腱索与前鞘黏合从而阻止血液向纵轴发展,在局部形成血肿。
【症状表现】
当咳嗽、呕吐或腹肌强力收缩后出现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包块,包块通常局限于一侧腹直肌肉,不越过中线,血液渗入肌肉内使肌肉变硬,成腊肠样肿块,可触到不能移动的触痛性肿块,腹肌收缩时仍可扪及。
若血肿向下延伸超过Douglas半环线,积血可沿腹膜外组织扩散而引起下腹部腹膜刺激征。
【临床检查】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中性白细胞一般无变化。
1.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侧位片可显示出腹直肌增宽的影像。
(2)B超或CT扫描:可发现肿块位于腹壁腹直肌内,密度偏低,界线清晰,与腹腔不相。
2.腹壁穿刺
不能排除腹腔脏器损伤时,可行腹壁穿刺,局部吸出血样液体为腹直肌鞘内血肿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诊断方法】
1.病史: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史;有否降压药、抗凝药、抗代谢药物的应用史;有无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有无刺激下腹肌肉收缩的因素及发病过程等。
2.临床特点: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女性多于男性;恶心、呕吐伴发一侧腹部包块,包块触痛、固定,形似腊肠样,腹肌收缩时仍可扪及。
3.辅助检查:提示局部有血肿的可能。
【疾病鉴别】
腹直肌鞘内血肿需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如阑尾穿孔、溃疡病穿孔、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腹内损伤等。
【治疗方法】
发病24h内,如能排除腹内脏器伤,可行保守疗法,局部可用冷敷及加压包扎、同时治疗原发病。如对本病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可免除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
若不能排除,可做腹腔穿刺或灌洗帮助鉴别,但如血肿不断扩大,仍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结扎出血之血管;遇有渗血者,可放置引流条,24~48h后拔除。
术后注意腹壁的保护并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若证实并非腹壁血肿,则进腹进一步探查。
【饮食禁忌】
1、宜吃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洋葱洋葱是属于容易产气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胀气,增加肠壁的张力,加重损伤,不利于恢复。 宜吃不产气的食物。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