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又叫做阿司匹林诱发性哮喘,是药物性哮喘中最常见的一种。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诱发哮喘(AIA)。
目录
1.流行病学
2.发病原因
3.症状表现
4.临床检查
5.诊断方法
6.并发症
7.疾病治疗
8.预后预防
【流行病学】
由于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哮喘发作,称为药物诱发哮喘(DIA),包括无哮喘病史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后引起哮喘发作以及哮喘患者由于应用某些药物而诱发哮喘发作或使哮喘加剧,药物性哮喘中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诱发哮喘(AIA)。
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诱发哮喘(AIA)。据国外统计,DIA在哮喘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5%。
【发病原因】
可有鼻炎、鼻息肉、鼻黏膜肥厚的病史,患者因上感,痛经,而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哮喘。
【症状表现】
有哮喘病史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即刻引起剧烈哮喘;无哮喘病史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即刻引起剧烈哮喘;
有鼻窦炎、鼻息肉、鼻炎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即刻引起剧烈哮喘。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好发于中年女性,少见于儿童,其典型症状是服药30分钟~2小时内出现结膜充血,流涕,颜面及胸部皮肤潮红,热疹,恶心,呕吐,腹泻,偶有荨麻疹;
同时伴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停止;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治疗反应较差,故一旦发作,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和哮喘合并存在,则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三联症。
【临床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鼻分泌物,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三烯的含量增高。
如临床特征符合本病,但病史不确切的可进行激发实验。
【诊断方法】
1.药物诱发哮喘的特点
①有明确的用药史。
②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天出现哮喘发作。
③因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者除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
④停药后给予相应治疗能使大多数哮喘缓解。
⑤既往用此药有类似发作,或下次再用此药或同一类药物时可再次出现哮喘发作。
2.激发试验
根据以上特点,不难作出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诊断,对于怀疑此病,但病史不确切者,可进行激发试验。
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可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有一定危险,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作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抢救准备的条件下实施。
其具体做法是在3天内从3毫克或30毫克小剂量开始口服阿司匹林,服药3小时后测定肺功能;
若FEV1下降≥20%则为阳性,若阴性,则继续口服60毫克,100毫克直至600毫克,为缩短试验时间,可进行赖氨酸-阿司匹林吸入试验:
在350分钟内每间隔45分钟吸入11.25~360毫克/毫升的赖氨酸-阿司匹林,每次4喷,此方法较口服简便易行,时间短且更安全。
3.鉴别诊断
应与心源性哮喘,变异性哮喘相鉴别。
【并发症】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暂停。
【疾病治疗】
1.停用致喘药物
一旦怀疑哮喘患者为药物性哮喘则立即停用可疑的致喘药物,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等处理;
并酌情给予抗组胺药,β受体激动药,静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若患者是因类固醇激素诱发的哮喘则不用),对重症哮喘应及早进行机械辅助通气。
对于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急性病例按上述原则处理,慢性病例可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
2.脱敏治疗
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患者,可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阿司匹林20毫克,2小时后口服40毫克,以后每隔2小时增加40毫克直至160毫克,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如无反应可每天服用最终剂量。
脱敏后患者仍应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以保持脱敏效果。
3.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也有助于控制阿司匹林诱发哮喘。
【预后预防】
1.预后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严重者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发紫,最严重者可因休克、窒息而死亡。
2.预防
(1)防治敏感因素
预防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这类药物。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记载,几乎所有哮喘病人都应被视为对阿司匹林敏感者。因,凡哮喘病人都应慎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性药物。应该强调,不仅对阿司匹林哮喘者,而且对患有慢性鼻炎、鼻息肉、鼻旁窦炎的哮喘病人,都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制剂。
若阿司匹林哮喘者因某种疾病(如关节炎)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阿司匹林类环氧酶抑制剂治疗时,可采用阿司匹林脱敏治疗。
(2)控制症状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发作的治疗原则,基本同非阿司匹林哮喘。主张支气管扩张剂与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治疗,能起协同作用。
为减轻激素的全身副作用,目前大多提倡顿服或隔日给药,也能取得同样疗效。
极少数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病人静脉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后产生支气管收缩反应,甚至十分严重,但静脉内注射其它糖皮质激素制剂无不良反应,因而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制剂时必须慎重。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