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罂粟的简介】
野罂粟(学名:Papaver nudicaule L.):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具乳汁,全体被粗毛。叶生基生,具长柄;叶片轮廓卵形或长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圆,两面疏生微硬毛。花单独顶生。萼片2,广卵形,被棕灰色硬毛,花开后脱落。花瓣4,桔黄色,倒卵形至宽倒卵形,具微波状缺刻。雄蕊多数,花丝丝状;子房具棱,柱头5-9裂。蒴果,狭倒卵形,密被视而长的硬毛,顶孔开裂。种子细小,多数。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580-3500米的林下、林缘、山坡草地。两半球的北极区及中亚和北美等地有分布。中国许多省区有栽培。产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宁夏、新疆等地。 、
中文学名 野罂粟
拉丁学名Papaver nudicaule L.
别 称 山大烟、山米壳、野大烟、岩罂粟、山罂粟、小罂粟、橘黄罂粟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罂粟目
科罂粟科
族罂粟族
属罂粟属
种野罂粟
命名者及年代 L., 1753
拼音Yě Yīnɡ Sù
英文名Field opium poppy, fruit of Nakedcaule poppy
出处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黑水野罂和海罂粟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paver nudicaule L.2.Papaver nudicaule L.subsp.Amurense N.A.Busch[P.anomalum Fedde]3.Glaueium squamigerum Kar.et Ki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原形态1.野罂粟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被硬毛,折断有白浆。根长锥形,根茎短,具多数叶柄残基。基生叶丛生;具长柄,长约5cm;叶片长卵圆形,羽状深裂,裂片再作不等浅裂,两面被硬伏毛。花茎自基部生出,高25-55cm,远较叶为长,被伸展或贴伏的硬毛;花单一,顶生;花萼2枚,广卵形,长1.5-1.7cm,被棕灰色硬毛;花瓣4,倒卵形,内轮2个较小,橙黄色或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约1cm,花药长圆形,黄色,长约1.5mm;子房倒卵形,被硬毛,柱头辐射状,4-9星状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球形,长约18mm,顶部有盖,常密生硬毛。种子细小,多数。花期6-9月,果期7-8月。
2.野水野罂粟 一年生草本,高约40cm。全株密生硬毛,富含乳汁,折断有白浆。叶全部基生;有短柄,具伸展的硬毛;叶卵形,羽状深裂,裂片卵形、长卵形或披针形,边缘具同等深度缺刻,两面有硬毛,质稍肥厚。花大而美丽,白色,单生于一长花葶上;花瓣4枚,广倒卵形,长2.5-3.2cm,先端具波状缺刻;于房倒卵形,柱头分裂呈辐射状,8-16裂。雨果卵形,孔裂。花期6-8月,果期7-8月。
3.海罂粟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cm。全珠被白色鳞片。叶基生;叶片羽状深裂,裂片呈齿状或缺刻,灰蓝色,表面有粉粒。单花顶生,黄色。蒴果长线形,长6-14cm,稍弯曲,有疏刺毛。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高燥地带。
2.生于山野、路旁、石砾地或河岸沙地。
3.生于沙砾石堆或干燥山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
3.分布于新疆。
【野罂粟的功效与作用】
野罂粟的功效
性味酸;微苦;涩;凉;有毒
归经肺;肾;胃;大肠经
野罂粟的作用
功能主治剑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主久咳喘息;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头痛;胃痛;痛经
【野罂粟的图片】
【野罂粟的各家论述】
1.《吉林中草药》:涩肠止痛,解毒。治肠炎,痢疾。
2.《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镇痛,止咳,定喘,止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