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入药部位为芍药的根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药,白芍味苦性凉,有养血调经、止痛治肝的功效,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疼痛不止等症。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1.养血生血
味苦、酸,具有酸收苦泻之性,且属于阴柔之品,而肝脏性刚 喜柔,故其在养血的同时又可柔肝护肝,专治肝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无 华、眩晕、心悸、月经失调、崩漏等症。
2.清热燥湿
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如溃疡病、肠胃炎时的肠胃痉孪痛,以及肝炎时的肝区疼痛等),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前人称这一作用为“柔肝”,有热者配柴胡清肝解郁,镇痛效果更好,方如四逆散。对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槟榔等以理气解痉,再加黄芩、川连等药加强抑菌作用以清热燥湿,方如芍药汤。
3.活血散瘀
白芍的阴柔之性还体现在对急证的缓解和止痛作用。经常食用白芍, 有利于疏通经脉、活血化康,可改善因肝脾不适引起的胸胁院腹疼痛或四 肢痉孪等症。若与甘草配伍食用,可用于胆绞痛、肾绞痛、胃肠痉孪、胖 肠肌痉孪、痛经等症,能有效缓解各种疼痛不适。
4.敛阴止汗
入肝经,可有效地抑制肝阳亢盛,对高血压以及肝阳上亢所引起 的头晕目眩等症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另外,白芍还有敛阴止汗之功,善治 外感风寒、阴虚自汗、汗出恶风等。
5.养血镇痛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而有小腹不适或疼痛,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熟地等,对治疗经痛效果更好。临床上在治疗经痛的方剂中,白芍常不可少。用于治疗由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孪抽搐,尤其小腿腓肌痉孪,能缓急解痉而镇痛,常配甘草同用,方如芍药甘草汤(实验证明,白芍和甘草的有效成分配合后,有相互增强的协同作用。)
6.柔肝平肝
用于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前人称白芍为“养肝阴之主药”,广泛用于由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眼花、肢体麻木、肌肉蠕动、舌质淡、脉弦细或弦劲(多见于慢性肝炎、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常配其他养阴补血药如麦冬、当归、熟地等,方如补肝汤。用于热病后,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白芍有利尿作用,故常用。又阴虚汗多者也可用白芍。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