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方剂大全 >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方剂名:小青龙汤

  方剂组成: 麻黄、桂枝、细辛、 干姜、制半夏、五味子、白芍、甘草。

  方剂方解:解表散寒,化饮平喘,用于素有痰饮、复感风寒,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而多泡沫、苔白润、脉浮紧者,本方常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而见咳喘痰稀有泡沫,遇冷即犯者。

  方剂用法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方剂运用:本方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方剂禁忌: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剂运用: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主症是“干呕、发热而咳”。如果把“而”理解为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三症中最主要的症状当是“咳”。

  第41条的主症是“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此处的“而”当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笔者反复在读这两条文中的主症时,总觉得当时作者在行文时要突出一“咳”症。

  临床上,小青龙汤证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小青龙汤是治疗咳嗽最常用方之一。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指出:“柯韵伯治咳嗽,不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奏效哉。”

  寒嗽不一定都可以用小青龙汤治疗,但从中能读出小青龙汤是治疗咳嗽的常用方。

  笔者在临床上使用小青龙汤治疗的病症,以咳嗽最为多见,或为受寒而咳,或为饮冷或食冷而咳,或为久咳,或为反复咳嗽,或为冬季咳嗽,或为夜间咳嗽。如治疗聂某,男,15岁。2010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前日夜出晚归,昨日凌晨出现阵发性干咳。昨晚咳嗽加重,伴见发热。诊见:咳嗽频发,有白痰,咽痒,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时胸憋、呕恶,不喜饮。体瘦,面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弦。家长补诉,患者自幼易反复咳嗽,每次“感冒”都表现为咳嗽较甚。证属表寒里饮,治以解表化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9克,桂枝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生白芍6克,姜半夏9克,蝉衣9克,生甘草3克。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后捂被休息。

  次日来诊,患者昨晚服药后汗出咳减,恶寒、发热均已,现偶咳、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缓。处以二陈汤合干姜、细辛、五味子和胃化痰、温化寒饮善后。处方:姜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干姜2克,细辛2克,五味子4克,炙甘草2克。3剂,水煎服。

  此后患者每次咳嗽皆来就诊,首诊方多用小青龙汤。
 

细辛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黛蛤散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