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
  
  【方剂名】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 ,炙甘草二两(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本方证在《伤寒论》中称为太阳阳明协热下利,其因是太阳表邪未解,误用下法,表邪内陷阳明所致。表邪内陷,致阳明大肠热盛,肠失传导,故见身热下利,臭秽稠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热盛,迫肺蒸表伤津,则胸脘烦热,口渴,喘而汗出。治宜外解表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葛根解肌退热,升脾胃清阳而止泻,其先煮葛根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重用为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善清胃肠湿热而止利,共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可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得愈。本方虽能解表清里,但从药物配伍来看,应以清里热为主,故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本方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简称葛根芩连汤。临床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使用注意】若下利而不发热,苔白脉迟,证属虚寒或寒湿者,则不宜使用此方。
  
  【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方义】
  
  本证多由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治疗以解表清里为主。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方中葛根辛甘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阳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故为君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故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论 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
  
  2、清·尤怡《伤寒贯珠集》:“太阳中风发热,本当桂枝解表,而反下之,里虚邪入,利遂不止,其证则喘而汗出。夫促为阳盛,脉促者,知表未解也。无汗而喘,为寒在表;喘而汗出,为热在里也。是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双解之法。……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秘以芩、连之苦寒也。”
  
  3、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桂枝证,脉本缓,误下后而反促,阳气重可知。邪束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此暴注下迫,属于热,与脉微弱而协热利者不同。表热虽未解,而大热已入里,故非桂枝、芍药所能和,亦非厚朴、杏仁所能解矣。故君气轻质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后内诸药,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又与社中逐邪法迥殊矣。”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二陈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