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解表药 >

  荆芥

  荆芥,《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中文学名 荆芥

  

  别称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唇形科

  

  分布区域 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

  

  二名法 Nepeta cataria

  

  界 植物界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功能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拉丁学名 FineleafSchizonepetaHerb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唇形目

  

  属 荆芥属

  

  种 荆芥

  

  亚 科 野芝麻亚科

  

  族 荆芥族

  

  别名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植物名称

  

  植物学名: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

    

  药材学名:Herba Schizonepetae。

  

  汉语拼音:Jingjie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荆芥穗炒荆芥 荆芥穗。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的荆芥,也叫荆芥炭或黑芥穗。黑芥穗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

  

  荆芥是唇形科植物中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40cm,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如台湾地区之海拔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作为一种中草药,其药用部分为荆芥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对过敏性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荆芥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喜温暖、湿润气候。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忌干旱与积水,忌连作。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种子寿命为1年。

  

  应用价值

  

  1、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2、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3、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主治病证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咽痛,咳嗽,麻疹,风疹,痈疮,准将,吐血,血块血,便血,崩漏 ,产后中风、血晕。

  

  植物属性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药材形状

  

  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采制贮藏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

  

  炮制加工

  

  原药去泥屑杂草,切除残根,抢水洗净,取出将穗头朝上竖放,待水沥干,切0.3-0.5cm段片,晒干。

  

  荆芥穗 单用花穗加工入药,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擅于疏散头面之风。

  

  炒荆芥 荆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荆芥炭荆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药者,亦称黑荆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禁/宜人群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炮制方法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

  

  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地理分布

  

  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药方选录

  

  1.治疗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10克 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疗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 或如有物哽:荆芥穗25克桔梗100克甘草(炙)50克.上为粗末.每服20克 水一盏 姜三片 煎六分 去渣 食后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

  

  3.治疗尿血:荆芥、缩砂等份 为末 糯米饮下15克 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4.治疗大便下血:荆芥100克槐花50克.炒紫为末.每服15克 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5.治疗痔漏肿痛:荆芥煮汤 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6.治疗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 等份.为末 熟地黄熬膏为丸 梧子大 每旦、夕各服百丸 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7.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15克。(《眼科龙木论》)

  

  8.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9.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10克,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0.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11.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5~10克,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2.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200克。捣粗罗为散。每服15克,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3.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下一篇:防风
相关文章
笔罗子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