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解表药 >

  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在中国,薄荷主要以江苏、安徽两省产量最大。

  

  中文名 薄荷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唇形科

  

  别名 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889.

  

  系 薄荷系

  

  亚 组 薄荷亚组

  

  亚 科 野芝麻亚科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拉丁学名 Mentha haplocalyx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唇形目

  

  属 薄荷属

  

  二名法 mint

  

  功能主治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涨闷。

  

  亚 族 薄荷亚族

  

  组 薄荷组

  

  族 塔花族

  

  植物简介

  

  薄荷

  

  【词目】:薄荷

  

  【英文】:peppermint

  

  【拼音】:bò he

  

  【日文】:ミ ン ト

  

  【释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加在糖果、饮料里,联绵式:~糖。(作定语)

  

  【别名】番荷菜、升阳菜。

  

  【注解】薄荷性凉,味甘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应用广泛。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呈红、白或淡紫色,或用于食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薄荷》:“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 、 越 、 川 、 湖 人多以代茶入药以 苏 产为胜。”

  

  薄荷(Menthahaplocalyx)又称鱼香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生长在低地、路边、河滩、湖边以及园地等处可以药食兼用的野菜,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大多数地区都有栽培,以江苏、安徽2省产量最大。薄荷作为药食两用的野生蔬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家喻户晓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

  

  形态特征

  

  薄荷

  

  薄荷(bò he)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Mentha)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菱上被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⑺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冠淡紫色。花期6-9月,果期10月。

  

  【产地】:产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

  

  【优点】:

  

  1、燃烧脂肪

  

  所含的薄荷醇能加速体内循环、去油腻、缓解腹胀感并达到分解、燃烧体脂肪、轻身减肥的目的。

  

  2、养颜美容

  

  从薄荷中提炼出来的精油可用于芳香疗法以及制作香水和化妆品,保护皮肤。

  

  3、缓解压力抚平情绪

  

  薄荷含有挥发油、薄荷精以及单宁等物质,有助于抚平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平心静气的心灵补药。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性味归经

  

  【性味】 辛,凉。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归经】 入肺、肝经。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禁/宜人群

  

  宜: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宜食;口疮口臭,牙龈肿痛,以及风热瘙痒者宜食。

  

  忌:阴虚血燥体质,或汗多表虚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忌多食久

  

  ⒈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⒉毒副作用:薄荷脑、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沟旁,路边及山野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

  

  药用配伍

  

  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⒉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⒊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⒋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⒌此外,该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6克;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该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 - 小验方】:

  

  ⒈治蜂叮肿胀 薄荷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⒉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临床应用

  

  ⒈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⒉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5克,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3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5克。(《永类钤方》)

  

  4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5.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本事方》)

  

  6.治蜂虿螫伤:薄荷按贴之。(孟诜《必效方》)

  

  7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医说》)

  

  8.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闽东本草》)。

 


 

下一篇:芫荽子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