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H >

  黄颡鱼

【黄颡鱼的简介】

黄颡 (读音:sǎng )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中文学名黄颡鱼

拉丁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

别称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戈牙,昂刺

二名法Pelteobagrusfulvidraco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鲶形目Siluriformes

科鮠科Bagridae

属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种黄颡鱼P.fulvidraco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南方地区。

食性小鱼、浮游动物、螺蛳、昆虫。

英文名yellow catfish

黄颡鱼的异名

(《诗经》),扬令、黄颊鱼、黄?鱼(陆玑《诗疏》),黄鱼(《医学入门》),黄樱(《医林纂要》),黄骨鱼(《本草求原》),黄刺鱼(《随息居饮食谱》)。

黄颡鱼的来源

为蹁科动物黄颡鱼的肉或全体。

黄颡鱼的动物形态

黄颡鱼
体长约20厘米以上,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不突出,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眼间距隆起。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末端可延至胸鳍基部,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鳃孔大。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Ⅰ,6~7,位于胸鳍的后上方与腹鳍的前上方,有硬棘,棘后缘有锯齿。胸鳍Ⅰ7,硬棘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为36~47个,后缘为11~16个。臀鳍条21~25。脂鳍末端游离,较臀鳍短,并与之相对。尾鳍分叉。体呈黄色;背部黑褐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为淡黄色,尾鳍上下叶各有黑色的纵纹。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白天栖于湖水底层,夜则浮于水面觅食。产卵期一般在4~5月间。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本动物的颊骨(黄颡鱼颊骨)、皮肤分泌的粘液(黄颡鱼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黄颡鱼的功效与作用】

黄颡鱼的性味

甘,平。

①《日用本草》:"甘,平,有小毒。"

②《东医宝鉴》:"性子,味甘,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平。"

黄颡鱼的功用主治

利小便,消水肿,敷瘰疬。

①陶弘景:"醒酒。"

②《日用本草》:"祛风。"

③《纲目》:"煮食消水肿,利小便;烧灰,治瘰疬久溃不收敛及诸恶疮。"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主益脾胃和五脏,发小儿痘疹。"

黄颡鱼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煮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黄颡鱼的宜忌

①《日用本草》:"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

②《纲目》:"反荆芥。"

 

【黄颡鱼的图片】


黄颡鱼的图片  黄颡鱼的图片
黄颡鱼的图片  黄颡鱼的图片


【黄颡鱼的选方】

①治水气浮肿:黄颡三尾,绿豆一合,大蒜三瓣。水煮烂,去鱼食豆,以汁调商陆末一钱服。(《医林集要》)

②治瘰疬不问破与未破:黄颡鱼破开,入蓖麻子二、三十个在肚内,以绵缚定,于厕坑内放,冬三月,春、秋二月,夏一月,取出,洗净,用黄泥固济,文武火煨带性,烂研末,香油调敷。(《普济方》)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黄芪 黄蜀葵花的中药别名及其功效与作用! 黄杨木 黄精 鲩鱼 淮山 桦树液功效与作用及其桦树液图片! 化橘红 滑石 虎杖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