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穴位百科 > 胸部穴位 >

  胸乡穴的准确位置及其胸乡穴的按摩方法图解!

  胸乡穴,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胸乡穴有宣肺止咳,理气止痛,宽胸利胁,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目录胸乡穴的图片

  1.胸乡穴名解

  2.胸乡穴的准确位置

  3.胸乡穴的功效与作用

  4.胸乡穴主治疾病

  5.胸乡穴刺灸法

  6.胸乡穴的按摩方法

  7.胸乡穴穴位配伍

  【胸乡穴名解】

  胸即胸部,乡指居处,穴在胸旁,故名胸乡。

  胸,指胸部。《黄帝内经灵枢·胀沦》:“夫胸腹,脏腑之郭也。”乡指面积广阔的地区,此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此穴当胸侧,有主治胸部疾患之功能,用故以为名,有宽胸理气作用。穴居两胁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此穴在足阳明经之“膺窗穴”旁2寸,喻为胸部之户牖,故名胸乡。按“膺窗”“胸乡”二穴,其义大同。

  【胸乡穴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胸乡穴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1、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天溪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三肋间隙处取穴。

  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一肋,当第3肋间隙处取穴。横平内侧的膺窗、灵墟、玉堂,四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弧度与第3肋间隙弧度相应。

  2、解剖位置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胸乡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三肋间结构、胸内筋膜。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该静脉注入腋静脉。
 

胸乡穴的功效与作用  胸乡穴的准确位置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分布。

  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三肋间动、静脉通过。

  【胸乡穴的功效与作用】

  胸乡有宣肺止咳,理气止痛的作用。

  胸乡有宽胸利胁的作用。

  胸乡有宽胸理气作用。

  【胸乡穴主治疾病】

  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

  胸乡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等。

  现代又多用胸乡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胸乡穴主治胸胁支满,痛引胸背,咳嗽气逆等。
 

胸乡穴主治疾病  胸乡穴的准确位置
 

  胸乡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其它: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

  【胸乡穴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注意:内有肺脏,不可直刺、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胸乡穴的按摩手法】

  1、胸乡穴的按摩,需要拇指和其余四指微曲,如钳状夹持此处大筋,继而用力提拿深层肌肉,在指下产生滑动弹跳感最佳。

  2、需要注意的是,此法刺激较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操作3—5下即可。

  3、不过,疼痛过后局部温热,并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

  【胸乡穴穴位配伍】

  胸乡配内关、心俞,治胸闷、胸痛。

  胸乡配列缺、膻中,治咳喘。

  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