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满穴,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承满穴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和胃化滞,调理胃气的作用,主治胁下坚满。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
目录
1.承满穴名解
2.承满穴准确位置
3.承满穴的功效与作用
4.承满穴主治疾病
5.承满穴刺灸法
6.按摩承满穴的好处
7.承满穴穴位配伍
【承满穴名解】
承即承受,满即充满,穴平脐上5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已经充满,故名承满。
【承满穴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承满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1、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脐上5寸,上脘(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承满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穴。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上1寸,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或在天枢上5寸、不容下1寸处取穴。
2、解剖位置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
承满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同不容。皮肤由第6、7、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皮下筋膜内有皮神经和胸腹壁浅静脉的属支。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腹深筋膜入腹直肌鞘前层。
该层由腹外斜肌腱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叶形成。针深进入腹直肌,至其鞘后的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叶和腹横肌腱膜。鞘内肌及鞘则由肋间神经分布,由肋间血管与腹壁上、下动脉营养。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分布;深层有肋阅神经、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分布。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
【承满穴的功效与作用】
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承满穴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和胃化滞,调理胃气的作用,主治胁下坚满。
【承满穴主治疾病】
承满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饮食不下,肠鸣腹痛,下利,咳喘气逆,唾血,胁下坚痛,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食欲减退,腹膜炎,纳呆,吞酸,泄泻,吐血,痰饮,身肿,肝炎,痢疾,肠炎等。
承满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
承满主治胃、肠等疾患:如饮食不下、肠鸣腹痛、下利、咳喘气逆、唾血、胁下坚痛等。
现代又多用承满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食欲减退、腹膜炎等。
承满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吞酸,肠鸣,泄泻等。
承满穴主治:呕吐,胃痛,食欲不振,腹胀,吐血;痰饮,身肿。
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腹膜炎,肝炎,痢疾,肠炎。
【承满穴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直刺0.5~0.8寸,上腹部沉重发胀。
直刺0.8~1寸,上腹部沉重发胀。
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承满穴的好处】
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胃痛、胃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承满穴穴位配伍】
承满穴配中脘穴、胃俞穴、内关穴、太冲穴,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腹胀。
承满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三阴交穴,有健脾和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主治食欲不振。
承满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痛、呕吐。
承满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治食欲不振。
承满穴配足三里穴治胃痛。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