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颧髎穴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病证。
目录
1.颧髎穴名解
2.颧髎穴位置
3.颧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4.颧髎穴主治疾病
5.按摩颧髎穴的好处
6.针刺颧髎穴缓解三叉神经痛
7.颧髎穴穴位配伍
【颧髎穴名解】
1、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
2、兑骨、兑端穴。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穴。
4、椎髎、权髎穴。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穴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穴之会。
【颧髎穴位位置】
1、标准定位:颧髎穴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2、取穴方法
颧髎穴位于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的凹陷中,仰靠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于颧骨下缘水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同高。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3、穴位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颧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分布着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
皮下组织内的筋膜疏松,以纤维束连于真皮和肌质,其间有面横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进入面神经颧支支配的颧肌,进而入咬肌及颞肌,该二肌由下颌神经的咬肌支和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颧肌→咬肌→颞肌。
【颧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冷降天部浊气。
颧髎穴有通经活络,散风止痛,祛风镇痉,清热消肿作用。
颧髎穴为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之会穴,有舒筋止痛之功,主治口僻、面赤。
【颧髎穴主治病症】
颧髎穴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唇肿,面神经痉挛,面瘫,面赤,目黄,目赤,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口眼斜,颊肿,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等。
颧髎穴主治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唇肿。
颧髎穴主要用于面部疾患:如面神经痉挛、面瘫、面赤、目黄、齿痛、眼睑动等。
颧髎穴主治口眼斜、眼睑动、目赤、目黄、齿痛以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颧髎穴主治口眼斜,眼睑动,目赤,目黄,齿痛,颊肿,唇肿。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牙痛等。
【按摩颧髎穴的好处】
常按摩颧髎穴,每次1~3分钟,对面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可提升气色,振奋精神,还可以预防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针刺颧髎穴缓解三叉神经痛】
针刺颧髎有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针刺颧髎穴的方法:颧髎穴直刺0.3-0.5寸;颧髎穴斜刺或平刺0.5-1寸。
【颧髎穴配伍应用】
颧髎穴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颧髎穴配合谷穴治齿痛。
颧髎穴配太阳穴、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治三叉神经痛。
颧髎穴配二间穴治齿痛。
颧髎穴配大迎穴治目动。
颧髎穴配翳风穴、合谷穴,有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齿痛。
颧髎穴配肝俞穴,太冲穴,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颧髎穴配太阳穴、攒竹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治口眼斜。
颧髎穴配颊车穴、合谷穴,治面肿。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