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穴位百科 > 面部穴位 >

  承泣穴的准确位置及其针灸方法!

  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承泣穴主治眼睑动、目赤肿痛、夜盲、口眼斜、迎风流泪,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承泣穴示意图

  目录

  1.承泣穴位置

  2.承泣穴的功效与作用

  3.承泣穴的针灸方法

  4、承泣穴的临床运用
 

  【承泣穴位置】

  1、取穴方法

  正坐位,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患者闭目,正坐或仰靠、仰卧位,医者押手轻轻向上固定眼球,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取穴。

  2、穴位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承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有眶下动、静脉的分支及眼动、静脉的分支。分布着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一眶脂体→下斜肌。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内眼球下直肌和下斜肌。
 

承泣穴 承泣穴                    
 

 【承泣穴的功效与作用】

  1、承泣穴功效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承泣穴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的作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上颐循面入目”,阳跷脉“交目内眦”,足阳明之经别“还系目系”,足阳明之经筋“为目下纲”,本穴于目下,为上述三经之交会穴,故善治目疾,亦可治口面病证。

  2、主治疾病

  承泣穴主治眼睑动,目赤肿痛,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夜盲,口眼斜,迎风流泪,头痛眩晕,急慢性角膜炎,急、慢性结膜炎,翼状胬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承泣主要用于治疗眼及面部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夜盲、眼睑动、口眼斜、头痛眩晕,以及急慢性角膜炎、翼状胬肉、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承泣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斜;以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

  承泣穴主治眼睑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近视,口、面肌痉挛。

  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承泣穴  承泣穴
 

  【承泣穴的针灸】

  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承泣穴的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承泣穴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

  承泣穴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承泣穴配风池穴、睛明穴,治目赤肿痛。

  承泣穴配风池穴、睛明穴,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承泣穴配合谷穴、攒竹穴,治口眼斜。

  承泣穴配太冲穴、攒竹穴、鱼腰穴,治迎风流泪。

  承泣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攒竹穴、风池穴,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