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C >

  茨黄连

  【茨黄连的简介】

  茨黄连,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根。

  药材名称 茨黄连

  拼音 Cí Huánɡ Lián

  别名 十大功劳根(《植物名实图考》),土黄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土黄柏(《福建民间草药》),石黄连(《陆川本草》),刺黄连(《四川中药志》)。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茨黄连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根。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性凉。"

  ②《陆川本草》:"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 《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茨黄连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流感,热痢,腹泻,黄疸,吐血,目赤翳膜,喉痛,牙痛,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捣根取浆含口中,治牙痛。"

  ②《分类草药性》:"泡水搽火眼,点翳膜,治喉痛。"

  ③《陆川本草》:"泻火,迟热。治温病发热,心烦,下利。"

  ④《四川中药志》:"治吐血,涂蛇伤。"

  ⑤《闽东本草》:"治黄疸,热痢,肛门肿痛。"

 

  【茨黄连的图片】

          茨黄连的图片  茨黄连的图片
          茨黄连的图片  茨黄连的图片

 

  【茨黄连的复方】

  ①治黄疸,小儿肝热,肺热,疮疡肿毒:鲜十大功劳根二两,冰糖五钱至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②治流感:十大功劳根二钱,地胡椒、乌泡叶各三钱,黄荆二钱,水菖蒲一钱半。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咽喉肿痛:十大功劳根、牛膝根各二钱。水煎服。本品还可用治口腔炎,肺痨咳血。(《江西草药》)

  ④治火眼:刺黄连,刮去粗皮,取里面的细皮蒸人乳点眼。(《四川中药志》)

  ⑤治牙痛及牙龈红肿:刺黄连、高粱七、谷精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关节风痛:十大功劳根二至四两,猪蹄半斤,黄酒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跌打损伤:十大功劳根五钱,万年青根(去外皮)二钱、杜衡根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⑧治疔疮炎肿:十大功劳根,晒干研末,调冬蜜敷。(《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臁疮:十大功劳根皮,研末,和豆腐敷患处。(《闽东本草》)

 

  【茨黄连的临床应用】

  ①预防流行性感冒

  取阔叶十大功劳茎、根研粉,每次1钱,日服3次。普遍服药,可试用于控制流感的流行。

  ②治疗腹泻

  用阔叶十大功劳茎、根,去粗皮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3粒,日服4次;6~14岁每服2粒,6岁以下海服1粒。失水病人须补液,适当禁食。据100余例观察(包括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及菌痢),大部分病人在1~2天内退热,大便恢复正常。

  ③治疗睑缘炎

  取阔叶十大功劳根浓煎液加入炉甘石粉调匀,干燥后研细,每30克加入凡土林90克,羊毛脂10克,成为软膏,涂于睑缘,有治疗作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慈姑
相关文章
秤杆草 橙子核 橙子 橙叶 谧桐叶 草乌 草木灰 草金杉 草果 草豆蔻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