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医按摩 >

  推拿手法(一)

  简介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种技巧动作。它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以按捏为主,如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动肢体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动肢体关节为主,如摇法、扳法、引伸法等。共约有一百余种。根据情况,可选择或综合应用。
  
  简史
 
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甲骨文载手法的代称和基本手法为“拊”。江陵张家山早期汉墓出土的《引书》中有“摩足跗”、“摇指”等手法,并记载了颞颌关节半脱位的口内复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按、摩、搔、刮等10余种手法,并有按压止血法、药巾按摩法等。《内经》,则对手法的名称、诊断、定位、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等有较详细的论述。汉代张仲景将膏摩列为保健方法。三国时期华佗则提出了推拿失治、误治的观点。晋代葛洪《肘后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简单的向下按压、摩擦,而有了力点向上的抄举法及挤压、提捏等,并介绍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集前世医书,载许多手法,其引文均注明出处,为后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线索。宋代的《圣济总录》重在对手法的分析总结,强调中医辨证施法。金代张子和首将推拿列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悬吊复位法,领先世界600余年。明清时期,《保婴神术·按摩经》载的小儿推拿八法,《医宗金鉴》的正骨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多种推拿流派,如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等。
  
  要求
 
推拿手法技术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要求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可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谓“刚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分类
 
推拿手法名称见之于文字的多达400多种,常用100余种。这些手法的命名,有的按动作方式,如推、拿、按、摩等;有的按动作形象,如狮子滚绣球、凤凰单展翅等;有的根据手法作用,如通、和、舒、补等;有的根据施术部位,如开天门、打马过天河等;有的按操作过程,如开手、收式等。通常根据推拿手法的动作形态将其分为6类:
 
①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动作,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和揉法等。
 
②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③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挤压体表,包括按、点、压、拿、提、挤、捻等。
 
④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包括抖法、振法等。
 
⑤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和桑枝棒等叩打体表,包括拍法、击法、弹法等。
 
⑥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做被动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摇法、扳法、拉法等。关于推拿手法的动作和名称,各家说法不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而名称不同,有的名称相同而动作各异。现代临床常用的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擦法、摇法、扳法、拉法、振法、击法、理法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把两种手法结合起来组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掐揉法、拿捏法等。
  
  手法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1.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5)举例说明: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2.掌按法: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3)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血祛瘀等。
  
  (4)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脘腹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腰痛:掌按骶棘肌。
  
  胃寒痛:掌按上腹部(用力不可太大),手掌随患者呼吸而起伏。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点法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功效、主治可参见指按法。
  
  压法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鹰嘴突为力点,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称为压法,在临床上有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之分,具有压力大、刺激强的特点。
  
  压法的力量较按法要重,目前临床上压法常限于肘压法,现介绍如下。
  
  (1)手法要领:压法压法 ①术者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为力点,压在体表治疗部位。
  
  ②压力要平稳缓和,不可突发暴力。
  
  ③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
  
  (2)适用部位:仅适用于腰臀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
  
  (3)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4)主治:腰背部顽固性痹痛,腰肌强痛。
  
  (5)举例说明:腰肌强痛:肘压法施于两侧腰肌。
  
  摩法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其中以指面摩动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1)手法要领:摩法摩法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胸腹和胁肋部最为常用。
  
  (3)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
  
  (4)主治:咳嗽,胸闷,院腹胀痛,外伤肿痛等。
  
  (5)举例说明: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消化不良:掌摩中脘。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揉法 
    鱼际揉法
 
   (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院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指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
  
  搓法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称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回环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
  
  此法属推拿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作用。
  
  搓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随治疗部位而有所变化。
  
  1.搓肩关节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
  
  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体位同上,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图88)。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视为一个整体手法,由肩而下;也可分为两个手法,根据临床需要作选择。
  
  3.搓胁肋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肋搓至髂嵴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于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手法要领: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捻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1)手法要领:①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②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2)适用部位:四肢远端诸指、趾小关节。
  
  (3)功效:行气活血,3削十祛瘀,滑利关节。
  
  (4)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间关节损伤。
  
  (5)举例说明:类风湿手:对病变的指间关节作左右位或前后位的捻动。并可再配合抹法和关节被动屈伸法等。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称之谓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里应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儿推拿里应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种方法,这有待于在小儿推拿有关章节中学习。
  
  推法推法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为力点的,称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为力点的,称掌平推法;有以用拳为力点的,称拳平推法;有以用肘尖为力点的,称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线的单向运动,体表受力较大,但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其意是推动气血的运行。
  
  拇指平推法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由甲点推向乙点,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以助拇指用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2)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4)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5)举例说明:落枕:拇指平推痉挛的斜方肌。
  
  脘腹胀满:拇指平推中脘(小儿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以掌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
  
  掌平推法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络,消积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积、便秘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积: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拳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效:理筋解痉,活血止痛。
  
  (4)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劳损。
  
  (5)举例说明:风湿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对患部作手法刺激。
  
    肘平推法
     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3)功效:理筋活血,祛风散寒。
  
  (4)主治;腰背风湿伴感觉迟钝者,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举例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可轻轻使用肘平推法施于脊柱两侧骶棘肌。
  
  擦法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擦法以皮肤有温热感即止。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之分。
  
  擦法
 (1)手法要领
 
     ①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②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歇停顿。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③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④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迸气,以伤气机。
  
  ⑤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于胸腹、胁肋部为主。
  
  鱼际擦法用于四肢为主,尤以上肢为多用。
  
  侧擦法用于背部、腰骶部为主。
  
  (3)功能:健脾和胃,温阳益气,温肾壮阳,祛风活血,消瘀止痛。
  
  (4)主治:体虚乏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体虚乏力:擦督脉、肾俞、涌泉。
  
  月经不调:擦八髎、小腹。
  
  注意事项
     ①室内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②擦法是在体表直接摩擦,为保护皮肤,防止擦破,所以在施术前治疗部位要涂抹少量油类润滑剂。
  
  ③擦法在临床上常作为最后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后,就不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肤破损。但擦法之后可辅以湿热敷,能加强疗效。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推拿手法(二)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