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学发展简史(一)
中医按摩学发展简史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矫摩、青章等。从历史年代来说,明朝以前一律称按摩。明朝中期开始才有人称推拿。从地域上来说。长江以南多称推拿(南派),长江以北多称按旅(北派).中原一带则称。推按”。总之不管它称谓什么,其实它只是一种手法名称不同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治法。它是根据中医的四诊八纲辩证施治的原则。运用医者的双手(或肢体)采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不同部位、穴位上施术。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进而预防和治疗病症的一门科学。这种治疗方法的历史甚为悠久。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初仅以双手从事生产劳动。以后由于生产劳动的经获积累。才逐渐使用各种工具。当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俩遇报伤而发生疼痛时。就会很自然地用手去抚康,经抚卑后觉得疼痛减轻或消失。因而就认识了自我抚康的作用。或者说并无什么扭伤或疼痛。只是觉得身休某处有些痒痒。通过用手去抓一抓或在树上、山体上蹭蹭就不痒了。以后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继续积从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历经若千历史朝代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按摩疗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用了有关按摩疗法的经验。随粉生产的逐渐发展,按摩疗法也有不断的进步。现存滚早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索间中就有“中央者。共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葳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矫”的记载。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枝节;按,谓抑按皮肉;桥,谓捷举手足。(异法方宜论)以及“形数惊恐。经络不通。
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繆药。(血气形志篇)《史记》扁鹤列传也说:“上古之时。医有俞附,治病不以汤液、繆药,而以铲石、折引,按摩、毒熨《周札》疏案更提到:“扁鹤洽赵太子基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极据以上史料。说明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公元前722年一公元220年).按摩已成为医疗上一个主要的手段。因而。《汉书艺文志》上系列有《黄帝岐伯按康十卷》的书目。可见当时已有了按脚专书。可惜此书已遗失无存。
到了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因为生产的发展。南北和海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医药也有了很大进步。这时按摩疗法也非常为群众所欢迎。所以《隋书百官志》内已有“按摩博士二人。的记载。说明在隋朝已独立创设了按摩科,并且设有按摩博士的官职。到了唐代就更为兴盛,据《旧府书百官志》云:“太医令攀医疗之法,垂为之二,其属有四:日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份有博士以教之。《断唐书百官志》:“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以下,攀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又《唐六典》云:.太医署有:按摩工五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可见,从隋唐时代起,官方的医疗行政机构—太医署内。不仅有了按命专科的设立,而且已开始按摩教学工作。当时对创伤折肤的疾病,也是由按摩科处理。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