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许多人便会出现皮肤干燥、皲裂和刺痒,尤以小腿和背部为重,这种现象称之为“冬痒症”。对于皮肤较干燥的患者和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冬季痒是恼人又可怕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冬痒症的原因】
1 洗澡过勤皮肤会瘙痒
瘙痒往往在夜间发生,多发生在四肢等摩擦部位,但以下肢多而严重。患者在睡眠时体温增高,且注意力集中,故感瘙痒剧烈,常常用指甲来挠抓止痒。其结果往往是痒暂时止住,但极易造成皮肤损伤。反复搔抓皮肤会引起继发性皮损,如抓痕、苔藓化等,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使瘙痒加重。
2 干燥致手脚皲裂
手足皲裂是指手、足部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开的一种疾病。发病病因是与表皮角质层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冬天,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跖部皮肤增厚、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皮肤拉断而产生皲裂,引起疼痛。另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湿疹皮炎、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皲裂的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一度:皮肤干燥有小裂纹,但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二度:皮肤干燥,角化增厚,裂口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三度:皮肤干燥,角化肥厚,皲裂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触痛或灼痛。
3 湿度过大“生冻疮”
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一般在气温低于5℃,相对湿度在60%以上,容易发生冻疮,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等处多见。多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才痊愈,但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预防冬痒症的方法】
1.本病预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
冬天要尽量减少洗澡次数,因热水和肥皂对皮肤是一种不良刺激。如要洗澡,浴水应在36-38℃,不宜太热。还可在浴水中加些浴油(植物油也可),可使皮肤滋润,也可加速瘙痒的治愈过程。冬季用电热毯、取暖器或空调取暖,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还应补充水分。平时适当参加轻微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皮肤干燥程度。内衣以柔软宽松的棉织品为好。
2.还要注意饮食调节
饭菜宜清淡,多吃些富含植物油脂的食物,如芝麻、花生、核桃和黄豆等,可使皮肤滋润;多吃些新鲜水果,多喝开水,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吃辛辣食物,节制酒、浓茶和咖啡类饮料,因为它们易刺激皮肤,诱发瘙痒。
3.使用药物治疗
轻者可外用含薄荷、樟脑和激素的霜剂,也可用尿素霜。重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安定、利眠宁和扑尔敏等镇静安定药和抗过敏药。激素疗法对部分患者有特效,但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运用。对个别奇痒难忍者,可用抗过敏止痒药,外涂各种消炎抗菌剂。用药时应加强患处的护理。
【巧防冬痒症】
1.在冬浴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出汗、口渴、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眼前发黑等症状。医学专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冬浴综合征”。
2.分析原因浴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氧气少、空气污浊,有些人体质虚弱,加上在热水中浸泡,高水温使毛细血管扩张,致使大量血液郁积在体表,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不足,造成血压下降,从而使脑组织发生一过性缺血缺氧所致。
3.预防总则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控制水湿,循序渐进;采取措施,以防不测。
【小贴士】
在洗澡前,不要饮酒,不宜过饱过饥,不宜过度疲劳和紧张。如果在洗澡时遇到上述情况,应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喝杯热茶或糖水,可很快恢复正常。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