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颅穴,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属足少阳胆经,别名耳前角下、髓空、髓孔、髓中,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悬颅穴主治头颞、口齿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齿痛、鼻流清涕、鼽衄、面痛等。
目录
1.悬颅穴名解
2.悬颅穴位位置
3.悬颅穴的功效与作用
4.悬颅穴主治疾病
5.悬颅穴的刺灸法
6.悬颅穴治疗偏头痛
7.悬颅穴穴位配伍
【悬颅穴名解】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
2、髓孔穴。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
3、米啮穴。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悬颅穴位位置】
1、标准定位:悬颅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颅穴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
悬颅穴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中点《针灸甲乙经》。
2、取穴方法
正坐仰靠或侧伏,在头维与曲鬓之间,沿鬓发弧开连线之中点取穴。
3、穴位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悬颅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颞肌受下颌神经的前干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
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
【悬颅穴的功效与作用】
悬颅穴意义: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
悬颅穴功效:降浊除湿,悬颅穴有清头目、通经络、通络消肿、清热散风的作用。
【悬颅穴主治病症】
悬颅穴主治头颞、口齿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齿痛、鼻流清涕、鼽衄、面痛等。
现代又多用悬颅穴治疗血管性头痛、鼻炎、神经衰弱等。
悬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齿痛,面肿,鼻鼽衄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鼻炎,结膜炎,角膜炎。
【悬颅穴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向后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悬颅穴治疗偏头痛】
主穴取患侧悬颅透率谷,配穴取风池、太冲、太阳、阿是穴、合谷和足三里。嘱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3寸毫针从悬颅浅刺透向率谷,小幅度捻转,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余穴按常规刺法,取得较强针感后,留针45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悬颅穴穴位配伍】
悬颅穴配颔厌穴治偏头痛;
悬颅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治热病头痛。
悬颅穴配风池穴、外关穴,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悬颅穴配丝竹空穴、太阳穴、风池穴,有疏风明目的作用,主治目外眦痛。
悬颅穴配人中穴,有通经消肿的作用,主治面肿。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