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②《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③《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
④《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⑤《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⑥《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⑦《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⑧《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用法与用量】9~15g。
【功效】
1、维护视力健康,预防眼睛损坏。
2、清除视网膜内有毒物质。
3、强力抗氧化功能,防止视网膜过氧化。
4、强化眼睛毛细血管,增强抵抗力。
5、舒解眼内压,治疗眼睛干涩,防止发炎。
6、治疗视网膜出血,黄斑退化症。
7、治疗并改善夜盲症、老化眼、白内障、飞蚊症。
建议最佳的使用时机为:空腹食用吸收较好。不过山桑子属浆果类食物,大量食用会有轻泻的作用,因此胃寒的人,建议饭后吃。
一般常见的山桑子补充品有两种形式:(1)含有标准化25%花青素Anthocyanosides的山桑子制品,每天使用的量为240-600毫克。(2)含有山桑子浆果粉末的山桑子制品,每天使用的量为1000-2000毫克。三岁以上的幼儿(先天性弱视者),可减半使用。
【实用资料】
营养桑子酱
配料:
1000G的桑子
150G的白糖
1、把桑子泡水一会洗干净,放盆备用
2、白糖倒在桑子上面,然后用手把它们全部捏烂,其实可以用搅拌机的,但是用手做的话,果酱吃起来就有肉肉的感觉了(那是看以前一个国外的电视节目这样教的,呵呵)
3、用小锅大火煮开,改小火慢慢煮至浓稠,待凉后放密封的瓶子放冰箱即可了 而且每次做可以保鲜一个月;
营养桑子酱营养资料:
1、桑葚中的脂肪酸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2、桑葚含有乌发素,能使头发变的黑而亮泽;
3、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4、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可以防癌抗癌;
5、桑葚主入肝肾,善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适于肝肾阴血不足及津亏消渴,肠燥等症;
6、常食桑葚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葚的防病作用八验方】
桑葚又叫桑果,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中国医学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B1、B2、PP及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钙质、磷质等营养成分。
1、取新鲜熟透的桑葚50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1-2个月饮用,每日2次,每次1小杯,可用于贫血或关节炎的辅助治疗。
2、若治疗肠燥便秘,桑葚50克,肉苁蓉15克,黑芝麻15克,炒贝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鲜桑葚1000克(或干品600克),绞取汁液,煎熬成稀膏,加蜂蜜300克,一同熬至稠厚,每次1汤匙,用沸水冲服,有滋养肝肾,补益阴血的作用。
4、取新鲜熟透的黑桑葚适量,捣烂滤汁,在瓦锅内煮至稍浓时加入适量白糖、蜂蜜,煮成膏状,冷后装瓶备用,每日2~3次,每次1~2汤匙,温开水送服,可治疗须发早白。
5、若妇女闭经,桑葚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加黄酒及水适量煎服,每日1剂。
6、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须发早白,眩晕,用桑葚15克,首乌12克,旱莲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将桑葚浸酒饮之。
7、若患神经衰弱或习惯性便秘,用鲜桑葚1000克,煎煮2次,取煎液1000毫升,文火浓缩,以粘稠为度,加新鲜蜂蜜300克,再煮一沸停火,冷却后装瓶,每次服20毫升,温水送下,每日2~3次,尤其适宜于老年体弱,气血虚亏的患者。
8、新鲜熟透桑葚2500克,榨汁、熟地、玉竹、黄精各50克,天花粉淀粉100克,将熟地、玉竹、黄精先以水浸泡,文火煎至500毫升,入桑葚汁,再入天花粉,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属肺胃燥热者。桑葚性质偏寒,故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