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带煎中药时常常会忽略一些特殊药物的煎药方法,从医师处方到药房调剂,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现象。在基层就连那些中医“经方派”们也摒弃了这些特殊煎煮法。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大限度溶出。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仲师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为了缓和陷胸丸的峻烈药性变峻下为缓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顾护胃气;三是取其甘润缓急之功,辅佐主药发挥作用;四是取甘以矫味。《本草纲目》云:“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润脾胃”。今天有些医师在处方时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剂疗效不能尽最大限度发挥,甚为遗憾。
3、米熟则汤成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则汤成,目的在于取稼穑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补养脾胃、顾护脾肺之阴的同时,缓其方中其他药物之寒降性能,使药性在中上焦持久地发挥治疗效用。由于粳米是一味药食两用、以食为主的品种,属多数药房、药店配方“断档”饮片,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时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从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他药中一起煎煮。在处方或配方有粳米的处方时,“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医师或药师们的“口头禅”,很少有医师或药师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汤成”这个煎煮的“度”。
4、麻沸汤渍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软属气痞的有效方剂,仲师在方后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服”。因何要用麻沸汤渍之:就是因为大黄、黄连气厚味重,长时间煎煮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滚开的沸水浸泡少顷,绞汁即饮,这种特殊煎法所得汤剂就能达到取其气、薄其味而除上部无形邪热之目的。同样,仲景在使用附子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时,将“三黄”用麻沸汤二升渍之,以清泻上部之邪热而达到结散痞消;再将附子“别煮取汁”而发挥温经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属和解剂,分别用于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后注曰:“……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云“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浓缩法减少药物的体积,让患者服药量不致过多,其目的在于使“三泻心汤”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卓着。药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适合于半表半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之证。
6、先煎去上沫
仲景在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越婢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黄、葛根的使用均注云:“……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内诸药……”其用意不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烦”与“缓其性”,还在于增加药物溶出度,增强方剂的临床疗效。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