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清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二,用于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方剂组成】
牛蒡子、柴胡、川芎、白芍、石膏、当归、山栀、丹皮各3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后服。
【方剂药材介绍】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山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各家论述】
栀子清肝汤——新方临床参习录,外加实践
组成:党参5克 砂仁5克 栀子10克 山药5克 车前子5克 石膏5克 伏苓5克 黄连5克 东楂5克 甘草5克 葱头3个
用法: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食后服,一日二次。
主治:肝火上攻引起的头晕耳鸣,目赤干涩,口苦舌干,胸满闷气,不思饮食等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