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药方 >

  肾气丸

  肾气丸
  
  【方剂名】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 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g),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现代用法: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脉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本方诸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肾为水脏,内寓命门真火,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肾阳虚弱,气化不利,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或转胞、或水肿、痰饮、脚气;肾阳亏虚,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肾助阳,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方用辛热的附子温壮元阳,辛温的桂枝,温通阳气,二药相合,温肾助阳化气,共为君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阳虚则阴不化,故重用于地黄滋补肾阴,用山茱萸、薯蓣(即山药)补肝脾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一阳一阴,阳得阴生则温而不燥,阴得阳化则滋而不腻。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方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其立方之旨,在于“微微生火”,“少火生气”之义。方中佐以泽泻通调水道;茯苓健脾渗湿;牡丹皮清泻肝火。此三味寓泻于补,使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可能助湿敛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使用注意】本方性偏温热,对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使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不宜使用本方。吴仪洛称:“此亦为虚中夹邪滞而设尔,若纯虚之证,而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药力,当用右归丸或右归饮。”(《成方切用》)
  
  【附】右归丸(《景岳全书》):大怀熟地黄八两(240g), 山药炒四两(120g) ,山茱萸微炒三两(90g) ,枸杞微炒四两(120g), 鹿角胶炒珠四两(120g),菟丝子制四两(120g),杜仲姜汤炒四两(120g) ,当归三两(90g)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60~120g), 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60~18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2次。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小便自遗,或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本方系由肾气丸减去“三泻”,即泽泻、牡丹皮、茯苓,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方中集温补药与滋补药于一方,纯补无泻,故益肾壮阳之力颇著;补阳药与补阴药合用,则体现了“阴中求阳”的用药法则。为填精温阳之峻剂,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方歌】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三仁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