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大全 >

  芭蕉根|芭蕉根是什么

  芭蕉根
  
  (《日华子本草》)
  
  【异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
  
  【植物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汉书》),天苴(《史记》徐广注),绿天、扇仙(《群芳谱》),香蕙、甘露树、大叶芭蕉。
  
  多年生草本。茎短,通常为叶鞘包围而形成高大的假茎,高约4米。叶长2~3米,宽25~30厘米,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先端钝,表面鲜绿色,有光泽,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平行;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状,红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数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余皆发育。花单性,通常雄花生于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较长,先端5齿裂,下唇较短,基部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离生,伸出花冠;药线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头近头状,光滑。浆果三棱状长圆形,肉质。种子多数。
  
  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叶(芭蕉叶)、花或花蕾(芭蕉花)、种子(芭蕉子)、茎汁(芭蕉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性味】①《本草备要》:"味甘,大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①《食疗本草》:"主黄疸。"
  
  ②《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料敷。"
  
  ③《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④《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宜忌】《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选方】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
  
  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捣烂,冲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旱莲子一两,芭蕉根一两。上细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④治血崩、白带:芭蕉根半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江西草药》)
  
  ⑤治胎动不安:芭蕉根二至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⑥治高血压:芭蕉根茎煎汁,或同猪肉煮食。(《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肘后方》)
  
  ⑧治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疔疮走黄:芭蕉根捣汁一宫碗灌之。(《冷庐医话》)
  
  ⑩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汁涂之。(《子母秘录》)
  
  ⑾治风脱溃?眉杖?淄矗喊沤蹲匀恢?煌耄?寮鞍朔郑?巳仁?乐状Α(《昔济方》)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616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