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的简介】
乌蛇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性味归经为甘、平,无毒。归肝经。有祛风,活络,定惊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村落中发现。行动迅速,反应敏捷。性温顺,不咬人。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亚 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游蛇科 Colubridae
属 乌梢蛇属 Zaocys
种 乌梢蛇 Z. dhumnades 拼音Wū Shé
别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棱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原形态乌梢蛇(《纲目》)
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吻鳞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鼻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椭圆形,位于2鼻鳞中间。颊鳞1片,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2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2片。颞鳞前后列各2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6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颊鳞与第1腹鳞间有小鳞1对。下唇鳞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4行,背中央2~6行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对。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
本动物的皮(乌蛇皮)、胆(乌蛇胆)、脂肪(乌蛇膏)、卵(乌蛇卵)、蜕下的皮膜(蛇蜕)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炮制炙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乌蛇肉:乌蛇砍去头,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干。(每乌蛇100斤,用黄酒20~25斤)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的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疠风,风疹疥癣,瘰疬恶疮。 1.《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2.《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3.《本草元命苞》:"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辛。" 4.《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5.《本草备要》:"去风湿。" 6.《医林纂要?药性》:"滋阴明目。" 7.《本草求原》:"入血散风。"
乌梢蛇的作用
1.抗炎作用 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性炎症。 2.镇静、镇痛作用 乌梢蛇制剂有镇静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及电惊厥。乌梢蛇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不同程度的热刺激及化学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 腹腔或静脉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给乌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时间转为正常,乌梢蛇血清可对抗五步蛇毒。 4.毒性 小鼠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急性中毒症状呈僵住、姿势固定,喜静止,喜群聚,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数小时后呼吸抑制,发绀、死亡。其水煎液LD50为166.2g/kg,醇提液LD50为20.41g/kg。 动物 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体背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之间有两行鳞片呈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蛇背部多为灰绿色。背鳞16-16(14)-14行,中央2-4行显著起棱;腹鳞192-205对,肛鳞2分,尾下鳞95-137对。 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地带、山区田野、林下或农田水域附近。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中药乌梢蛇的采集 夏、秋季捕捉。将捕捉后的蛇杀死,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卷成盘形,以柴火熏,不断翻动,至色发黑,但防止熏焦,再晒透即可。
【乌蛇的图片】
【乌蛇的临床报道】
治疗荨麻疹。用止敏片(制法:乌蛇细面1000g,过100目筛,加入淀粉糊10%(或15%)湿搅,再加单糖浆适量,搅拌,用14目或16目筛制粒,在60℃-70℃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0.5%,混匀压片,每片重0.3g。治疗各型荨麻疹41例,慢性荨麻疹每次服5-8片,其他类型荨麻疹每次服5片,均日服3次。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有效率80.5%。治疗时间:慢性荨麻疹基本治愈8例中,服药1月以内4例,1-2个月2例,3-4个月2例;人工荨麻疹及冷激性荨麻疹基本治愈各3例,服药时间均在20-30日。个别患者服药后有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止敏片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及多形性红斑等皮肤病,也有一定效果。
【乌蛇的文献综录】
1.《本草述》:“按李(时珍)氏谓此种(乌梢蛇)与白花蛇(即蕲蛇)同功,但性善耳。第两种虽味俱甘,皆入血,而白花蛇独兼有咸,则入血而驱风者,乌梢蛇似难与之同,故《本草》所列主治,即有轻重之别也。但方书之用乌者,于他证或与白花蛇合用,且用乌蛇反多于白者,岂以其性善之故,于他证更有攸利欤?” 2.《本经逢原》:“白花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蛇主肾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