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T >

  秃疮花

  【秃疮花的简介】

  秃疮花 (植物)通常为多年生草本,高25-8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被短柔毛,稀无毛。主根圆柱形。茎多,绿色,具粉,上部具多数等高的分枝。

       中文学名 秃疮花

  别 称 秃子花、勒马回陕西,兔子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罂粟目

  亚 目 罂粟亚目

  科 罂粟科

  亚 科 白屈菜亚科

  属 秃疮花属

  拼音Tū Chuānɡ Huā

  英文名Herb of Slenderstalk Dicranostigma

  别名秃子花、勒马回、兔子花。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Chelidonium franchetianum Prain; Docrampstoga franchetianum(Pranin)Fedde]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期采挖,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秃疮花 多年生草本,高25-80cm。全株含淡黄色液汁,被短柔毛,稀无毛。主根圆柱形。茎多数,绿色,具白粉,上部具多数分枝。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5cm;叶片狭倒披针形,长10-15cm,宽2-4cm,羽状深裂,裂片再次裂或浅裂,背面疏被白色柔毛;茎生叶少数,生于茎上部,长1-7cm,无柄。花1-5朵于茎及分枝顶端排列成聚伞花序;花梗长2-2.5cm,萼片2,卵形,先端细小,绿色,通常无毛,早落;花瓣4,倒卵形或圆形,长1-1.6cm,宽1-1.3cm,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狭圆柱形,密被疣状短毛。蒴果线形,长4-7.5cm,宽约0.2cm,无毛,2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卵圆形,具网纹。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草坡、路边或墙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河南、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山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10-二十九烷醇(nonasane-10-ol),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紫堇定碱(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海罂粟碱(glaucine),异紫或杷明碱(isocorypalm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根含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隐品碱(cryptopine)。
 

  【秃疮花的功效与作用】
 

  秃疮花的功效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秃疮花的作用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秃疮花的图片】


        秃疮花的图片  秃疮花的图片
        秃疮花的图片  秃疮花的图片

 

  【秃疮花的复方】
 

  ①治牙痛;咽喉痛:秃疮花四钱,水煎,加白糖适量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睾丸癣,妇女阴户肿:秃疮花、蒲公英、艾叶、全葱各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②治老鼠疮,秃疮:秃疮花、白杨树花等分,煎成膏药,敷贴疮部。(《陕西草药》)

  ④治秃疮,顽癣:鲜秃疮花捣成泥状,敷贴患部。(《陕西草药》)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突厥雀
相关文章
帖根 兔子毛 土羌活 土木香―总状土木香 土大黄 土白蔹 头花千金藤 桐皮 铁线莲 铁树叶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