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青葙子,别名:青葙,野鸡冠花,狼尾花等。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过筛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有祛风热,清肝火的功效。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别名 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青箱子、土鸡冠子、狗尾花子
界 植物界
属 青葙属,苋科
功能主治 祛风热,清肝火。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分布区域 生于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几遍全国。
中文学名 青葙子
科 苋科
入药部位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性味归经
【性味】 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禁/宜人群
《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其它:本品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且能扩散瞳孔,故肝肾阴虚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炮制方法
7~9月种子成熟,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过筛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凉。
《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
归肝经。
《滇南本草》:入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本经》:疗唇口青。
《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会约医镜》:去风热。
清肝散风
治头痛用于风热头痛,症见面红头痛而眩、 或头痛如裂、目赤口渴及肝阳头痛症见头痛而眩、血压偏高等, 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清肝明目
用于肝经风热流泪,即见风流泪、目赤口干 者,可与菊花、桑叶等同用。
清热燥湿
用于皮肤瘙痒、风疹、皮火,可与荆芥、防 风、蝉蜕等同用。
【应用】
目赤肿痛,翳膜障眼,症属风热者,与可菊花、蔓荆子、木贼等配伍,以疏风清热明目。
属肝火上炎者,可与决明子、栀子、夏枯草等同用,以清肝泻火退翳。
若伤寒热毒攻眼,赤痛兼白翳者,宜与黄连、黄岑、大黄等相合。
凡治目生翳膜者,均可与谷精草、密蒙花等并用,以增强明目退翳之功。
若肝虚眼目昏涩,泪出翳生者,则应与干地黄、菟丝子、五味子等配用,以补益肝肾。
肝火眩晕:取本品清泻肝火以平抑肝阳,可用治肝阳化火所致头痛、眩晕、烦躁不寐,常配石决明、栀子、夏枯草等药用。
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本品苦寒清降,功专清泻肝经实火以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可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如青葙丸(《证治准绳》);若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如青葙丸(《医宗金鉴》);若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如绿风还晴丸(《医宗金鉴》)。
青葙子的药理作用
(一)对眼
有扩散瞳孔的作用。
水煎液对正常家兔眼内压有显著的影响,有降低眼压的作用。
(二)降压对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青葙子干粉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的时间。
(三)抗菌水煎液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感染伤口经用10%煎剂,绿脓杆菌不再生长,对伤口无明显刺激
干粉能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有降眼压作用:青葙子水煎液(每1ml相当于1g生药)对正常家兔瞳无明显影响,连续用药6天后,眼压有轻度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不能阻止水负荷后的眼压升高。
青葙子配伍及验方
(一)青葙子配伍应用
配决明子二药皆苦寒,入肝经,清肝明目。二药相伍,共增药效,用治慢性葡萄膜炎,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浮动者。
配桑叶、菊花:三药均入肝经,清肝明目,桑叶和菊花又具疏风之长,三药合用疏风清热,外疏内清,大增清肝明目之效,汉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有奇效。
配夏枯草、栀子青葙子与夏枯草皆入肝经,清肝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是其所长。三药相伍,清上至下,清肝热之功倍增,用治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最宜。
配生地、玄参:青葙子有清肝、镇肝之功,生地和玄参均有清热养阴之长,三药相伍,清肝火而养阴,治阳并治阴,是以阴中求阳,用治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最效。
配密蒙花:二药皆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而密蒙花味甘,甘以补血,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二药相须为用,可大建奇功,用治肝热眼病无不宜。
(二)青葙子治病验方
青葙子,桑叶,菊花,木贼各3钱,龙胆草1钱,用水煎后服用。治肝热目赤肿疼,畏光流眼泪,头胀头疼。
青葙子,谷精草各5钱,用水煎后服用。治目生翳膜,视物不清。
青葙子,密蒙花,菊花各3钱,用水煎后服用。治急性结合膜炎,目赤羞明。
高血压:青葙子30g。水煎两回,取汁混匀。分三回服,疗程为1星期。
痧胀:青葙子全草20g,腐婢,仙鹤草各15g。水煎,分两回吃饭前服。
女性外阴瘙痒:青葙子茎,叶各100g,苦参50g,千里光30g。煎水熏洗患处。
月经过多:青葙子60g,瘦猪肉90g。水煎,喝汤食肉。
风热疱疹:青葙子茎叶适量的。水煎洗患处。
风火赤眼,眼生白翳:青葙孔5g,白菊花10g,蝉衣3g。用水煎后服用。
视网膜出血:青葙花60g。水煎去渣,熏洗患眼。
头疼眼花,眉棱骨痛:青葙子10g,莲蓬三个,夏枯草15g,野菊花6g。水煎,分两回服。
青葙子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在常规剂量内服用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含有较多的油脂,对原有脾虚泄泻的病人,大剂量服用会滑肠,而使大便更稀,次数增多。由于青葙子有扩瞳作用,因此肝肾虚及青光眼患者以及瞳孔散大者不宜使用本品。
青箱子用药禁忌: 肝虚目疾不宜单用,瞳孔散大、青光眼患者禁服青葙子。
其它名称
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尚含烟酸。 种子含脂肪油约15%,淀粉30.8%,烟酸及丰富的硝酸钾。并分得β-谷甾醇 、棕榈酸胆甾烯酯、3,4-二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正丁基-β-D-果糖甙和蔗糖。
青葙子
性状:种子呈扁圆形,中心较边缘厚,直径O.1-0.15cm,厚O.05-0.1cm。表面光滑,色黑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子外形似鸡冠花子,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气微臭,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1,清肝明目:主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昏暗。2,本品还可用于肝火型高血压。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5钱。
用药忌宜:《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本品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且能扩散瞳孔,故肝肾阴虚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临床应用
1.青葙汤(《中药临床应用》)治慢性葡萄膜炎:青葙子15g,元明粉(冲)4.5g,酸枣仁12g,密蒙花、决明子各9g,茯苓12g,白扁豆15g。水煎服。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
2.青葙子丸(《证治准绳*类方》)治肝心毒热,丁翳入黑睛,兼治内外一切眼病:青葙子、蓝实、枳实(炒)、炒大黄、菊花、炙甘草各60g,草决明、黄连、茺蔚子、细辛、麻黄、车前子各45g,鲤鱼胆、鸡胆(阴干)各1枚。羚羊角9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后茶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青葙子清肝热,明目退翳,为君药。
3.八子丸(《医部全录*目门》)治风毒气眼,翳膜遮睛,不计久新,及内外障眼:青葙子、车前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茺蔚子、决明子、葶苈子(炒)、麦冬(去心)、细辛(去苗)、官桂(去粗皮)、生地黄,赤茯苓、泽泻(去土)、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各30g,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方中青葙子明目退翳,为君药。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徵。
2.《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3.《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
4.《神农本草经》:疗唇口青。
5.《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疮。
6.《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7.《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8.《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9.《会约医镜》:去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