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皂荚的简介】
婆罗门皂荚,为豆科决明属植物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的果实。9-10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晒干。我国南部各地有栽培。原产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味苦,性大寒。无毒。归心、脾经。具有清热通便、化滞止痛的功效。常用于便秘、胃脘痛、疳积等病证。
药材名称 婆罗门皂荚
拼音 Pó Luó Mén Zào Jiá
英文名 Fruit of Goldenshower Senna
别名 阿勒勃、波斯皂荚、清泻山扁豆、 香肠豆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豆科
属 决明属
种 腊肠树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 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assia fistula L.
采收和储藏 9-10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腊肠树,落叶乔木或中等小乔木,高可达15m。树皮粗糙,暗褐色。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2.5cm,黑褐色,不开裂,有3条槽纹。种子多数,40-100颗,种子之间有隔膜。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 我国南部各地有栽培。原产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
性状 荚果圆柱形,顶端尖,基部有时具木质状的果柄;表面暗褐色,平滑而带光泽,腹缝、背缝明显。果皮薄,硬而木质状。内有多数横隔,每隔有种子1颗,具长而暗色的珠柄,附着于腹缝。种子扁卵圆形,赤褐色,光滑而质坚,内为淡黄色,胚乳角质状,胚弯曲。味甜而微酸,有特异臭。以干燥、完整、无柄、摇之不响者为佳。
化学成分 果皮含黄酮(flavonoids),蒽醌(anthraquinones),色酮(chromones),生物碱(alkaloids),甾醇(sterols),三萜(triterpenes),半干的种子含大量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蜡(waxes)及碳氢化合物。果肉含不饱和蜡、芦荟大黄素甙(barbaloin),羟甲氧基蒽醌的葡萄糖甙,以及11种氨基酸,如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
性味 苦;大寒;无毒。
归经 心;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g。
【婆罗门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婆罗门皂荚的功效
清热通便,化滞止痛。主便秘,胃脘痛,疳积。
婆罗门皂荚的作用
1.《本草拾遗》: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
2.《海药本草》: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令黄用。
【婆罗门皂荚的图片】
【婆罗门皂荚的临床应用】
治疗胃脘痛。取腊肠树果什制成煎剂,每10ml内含鲜果约1两(10两制),为1次量。日服3次,7天为疗程。治疗56例胃脘痛(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对便秘、胃酸过多、食欲不振等症,亦明显改善作用。据介绍,本品为一种止痛轻泻剂,但久煎(一般煎8小时以上)后则无泻下作用,反有收敛作用。本品有小毒,过量可引起呕吐。故一般以采用未完全成熟之果实为好。
【婆罗门皂荚的药理作用】
果或果肉有泻下作用(含蒽醌甙),但量大可引起恶心、胃肠气胀及腹痛;抗疟作用不恒定;果皮、树皮则无抗疟作用。其水-醇提取液(1ml相当1g生药)予小鼠腹腔注射10-20ml/kg可引起中毒:抑制、步态不稳、呼啄因难,24小时后恢复正常。对离体豚鼠小肠及兔十二指肠有兴奋作用。0.1ml可抑制离体兔心,但可恢复。对小鼠腹腔注射10ml/kg可延长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示有镇静作用。果肉及种子有抗菌作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果肉的水提取物不及脱醇提取物。种子的提取物效果较差。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