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的简介】
芒萁骨是指铁芒萁。
铁芒萁(拉丁学名Dicranopteris dichotoma,英文名OldWorld forked fern),别名芒萁骨、芒萁、小里白。蕨类植物,芒萁草属于蕨类杂草,适合生长在PH值4.5-5.0左右的酸性土壤上,适合种植该种植物的土壤一般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常见分布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东南部及台湾,闽南地区以及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的低至中海拔山地的路边开阔处、丘陵坡或松树林下。
中文学名 铁芒萁
拉丁学名 Dicranopteris linearis
别称 芒萁骨、芒萁、小里白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纲 薄囊蕨纲
目 水龙骨目
科 里白科
属 芒萁属
分布区域 中国,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南部
芒萁骨的异名
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
芒萁骨的来源
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幼叶或叶柄。
芒萁骨的植物形态
芒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片长线形,长3.5~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茎(芒萁骨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芒萁骨的采集
全年可采。
【芒萁骨的功效与作用】
芒萁骨的性味
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陆川本草》:"苦涩,微温。"
芒萁骨的功用主治
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利屎解热。" ②《陆川本草》:"止血,生肌,行气。治刀伤出血,伤口溃烂,疝气。" ③《湖南药物志》:"叶,捣烂敷蜈蚣咬伤。"
芒萁骨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芒萁骨的图片】
【芒萁骨的选方】
①治妇女血崩:芒萁幼芽或叶茎心(髓部),煅透研末,每次二至五钱和温酒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妇女白带:芒萁茎心四至五钱,龙眼肉一至二两,冰糖一两。酌冲水炖服。
③治尿道炎、小便涩痛不利:芒萁的叶柄中间白心一两。水煎服。
④治汤火伤:芒萁茎心烧灰研末,用桐油调敷。(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外伤出血:芒萁幼芽捣烂敷。(《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痔瘘:芒其叶柄烧存性,插入瘘管内,每天一次。(《湖南药物志》)
⑦治风疹瘙痒:鲜芒萁,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