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G >

  中药观音苋的图片形态及其药用功效与食用方法!

  观音苋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痛经,血崩,咳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

  【药材名称】

  中文名:观音苋

  拼音:Guān Yīn Xiàn

  英文名:all-grass of Twocolor Velvetplant

  观音苋的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水三七、血匹菜、紫背天葵、红番苋、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玉菜、此背菜、红背三七、观间菜、叶下红、红前菜、红冬枫、红风菜

  【药材基源】

  观音苋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全草。

  【性味归经】

  观音苋味辛;甘;性凉。

  《福建中草药》:"微甘辛,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观音苋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观音苋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痛经,血崩,咳血,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

  1.《植物名实图考》:"治妇人血病,酒煎服。"

  2.《重庆草药》:"治血气痛、血崩。"

  3.《福建中草药》:"生血止血,清热消肿。"

  【形态特征】

  观音苋,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带肉质。根粗壮。茎直立,多分枝,囊紫色,有细棱,嫩茎被微毛,后变无毛。

  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柄,紫红色,上部叶几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表,长6-10cm,宽1.6-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产下延;

  边缘有粗锯齿,有时下部具1对浅裂片,上面绿色,被微毛,下面红紫色,无毛。头状花序直径1.5-2cm,在茎顶作伞房状疏散排列;

  总苞筒状;总苞片草质,2层,外层的条形,似小苞片状,长为内层的1/3-1/2,内层条形,边缘膜质;全为丙性管状花,花冠黄色;

  花药基端钝,先端有附片;花柱分枝,具长钻形有毛的附属器。瘦果长圆形,扁,有纵线条,被微毛;冠毛白色,绢毛状。花期10-12月。

  【生境分布】

  观音苋生于平原及低山阴湿处或栽培于信宅附近土坎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采收储藏】

  观音苋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

  观音苋全草长30-60cm,无毛。叶互生,多皱缩,绿褐色,背面带紫以,完整叶展平后,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短,带紫褐色。可见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瘦果红棕色,冠毛多。气微,味微甘。

  【复方应用】

  1.治病经:红番苋鲜叶二至四两,用酒炒制三至七次后,开水冲炖,饭前服。

  2.治创伤出血:鲜红番苋捣烂敷。

  3.治咳血:鲜红番苋二至四两。水煎服。

  4.治溃疡久不收口:干红番苋叶,研细末,撒疮口。(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观音苋的图片】
 

         观音苋的图片  观音苋的功效与作用
         观音苋的形态特征  观音苋的应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药观音苋根图片展示及其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