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棒,中药名,为大戟科白桐树属植物白桐树的根或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药材名称】
中文名:丢了棒
拼音:Diū Le Bànɡ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ommon Claoxylon
别名: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
【药材基源】
丢了棒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
【性味归经】
丢了棒味苦;辛;微温;小毒。归脾;肾经。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有小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丢了棒9-18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撒,或捣敷。
【丢了棒的功效与作用】
丢了棒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有小毒。"
【用药禁忌】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体弱、孕妇忌用。
【丢了棒的原植物形态】
白桐树,灌木或乔木,高3-9m。小枝密被白色短柔毛或绒毛,有明显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14cm,顶端有2枚不明显的小腺体;
叶片纸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9-20cm,宽5-1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或略偏斜,边缘通常有不规则的齿缺。
总状花序腋生,花序枝及花柄密被茸毛;花小,单性异株,绿白色,无花瓣;雄花序极柔弱,长10-30cm;雄花数朵聚生而疏离;
白桐树花萼3-4裂,裂片长圆形,长约2mm,外被锈色短柔毛,镊合状;雄蕊18-25,花粉囊上端分离;花盘腺体片状,被毛;
无退化雌蕊;雌花序长5-8cm;花萼3裂,裂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2-3室,花柱3,离生。
白桐树的蒴果三角状扁球形,熟时3裂,直径约8mm,红色,密被茸毛。花期5-8月。
【生境分布】
丢了棒生地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或旷野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储藏】
丢了棒在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
丢了棒为单叶互生,叶柄长5-14cm,柄的顶端有2腺体;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宽5-12cm;
先端钝或短尾尖,基部圆或宽楔形,边缘不规则的齿缺;两面沿脉被柔毛,干后渐脱落。气微,味辛,微苦。
【丢了棒的附方应用】
1.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
丢了棒、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丢了棒汤)
2 .治全身麻木:丢了棒、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3 .治半边风:丢了棒、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4 .治面神经麻痹:丢了棒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丢了棒的图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