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D >

  中药丁公藤的图片别名及其功效与作用!

  丁公藤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产于广东。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等。
 

丁公藤的图片
丁公藤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丁公藤

  拼音: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丁公藤的别名:麻辣子、包公藤。

  【药材来源】

  丁公藤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茎藤、根。

  【性味归经】

  丁公藤性温,味辛;有毒。归肝、脾、胃经。
 

丁公藤的别名
丁公藤图片
 

  【丁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丁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等。

  1.《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2.《本草纲目》:近俗医治诸风,以南藤和诸药熬膏市之,号南藤膏。白花蛇喜食其叶,故治诸风尤捷。

  3.《别录》:金疮痛。延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丁公藤1~2钱;或浸酒。外用:浸酒外擦。

  【用药禁忌】

  丁公藤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丁公藤的图片】
 

          丁公藤的图片  丁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丁公藤的原植物形态  丁公藤的用药禁忌
 

  【丁公藤的原植物形态】

  丁公藤,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cm,宽2~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

  基部楔形,全缘,干时显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占。总状聚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锈色短柔毛;

  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浅钟状,长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紧贴的橙色柔毛;

  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 胚珠4。浆果珠形,具宿萼。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丁公藤的性状鉴别
丁公藤图片
 

  【生境分布】

  丁公藤生于山地丛林中,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

  【采收加工】

  丁公藤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

  【性状鉴别】

  丁公藤,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4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的纵裂纹或龟裂纹。

  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

  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无臭,味淡。
 

丁公藤的临床应用
丁公藤图片
 

  【附方应用】

  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典》)

  【临床应用】

  丁公藤治疗风湿骨痛及神经痛

  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药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

  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及外伤性关节炎计88例,症状明显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症状好转者39例,无效者10例。

  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轻微出汗,此属正常现象,如汗出不止,可饮糖开水1杯。孕妇忌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