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草,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地丁草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地丁草
拼音:Dì Dīnɡ
别名: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如意草,紫堇,彭氏紫堇,布氏地丁。
【药材来源】
地丁草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性味归经】
地丁草味苦,寒。入心、脾经。
1.《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寒,味苦,小毒;入心、脾经。"
地丁草图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地丁草0.5~1两(鲜者2~3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
【用药禁忌】
体质虚寒者忌服地丁草。
【地丁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地丁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1.《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淋巴结结核。"
2.《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消炎解毒。治黄疸肝炎,高热烦躁。"
【地丁草的图片】
【地丁草的原植物形态】
紫花地丁,多年生草本,高7~1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主根粗,黄白色。叶从根部丛生;叶柄长3~10厘米,上部两侧稍有翅;
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基部附着于叶柄上;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至线状广披针形,长2~9厘米,宽0.5~3.5厘米,先端钝,基部浅心形或截形,边缘具浅钝齿。
花腋生,淡紫色,直径约1.5厘米;花梗长4~1.0厘米,中部有线形小苞片2枚;萼片5,披针形,萼下具圆形附属物;
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下面的1片较大,基部延长成长囊状或筒状的距,长约7毫米;雄蕊5,花药结合,药隔宽,包围子房,花丝短而阔;
其下面2枚的基部具蜜腺的附属物,延伸入花距内;子房上位,心皮3,1室,胚珠多数,花柱1,柱头3裂。
蒴果长圆形,长约1厘米,分裂为3果瓣,各瓣具有棱沟,基部有宿存的萼。种子卵圆形,棕黄色,光滑。花期3~4月。果期5~8月。
地丁草图片
【生境分布】
地丁草生于草地或山坡,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地丁草在5~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取带根全草,去净泥土,晒干。
【性状鉴别】
地丁草主根数条,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土黄色,波状弯曲,具须根痕。
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
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臭,味微苦而涩并稍粘。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地丁草图片
【地丁草的附方应用】
1.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千金方》)
2.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3.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4.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5.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
鲜紫花地丁、鲜野菊花各二两。共捣汁,分二次服。药渣外敷。
鲜紫花地丁、鲜芙蓉花各等量。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同时用紫花地丁二至三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