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胆,中药名,别名杜龙、青虹,为芫青科动物地胆和长地胆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攻毒,逐瘀,消症的功效,常用于瘰疬,恶疮,鼻息肉,症瘕痞块。
地胆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地胆
拼音:Dì Dǎn
英文名:all-grass of Canton sonerila
地胆的别名:蚖青、杜龙、青虹、蛇要、青蟊、青蠵。
【药材基源】
地胆为芫青科动物地胆和长地胆的全虫。
【性味归经】
地胆味辛;性微温;有毒。入肺经。
【地胆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地胆具有攻毒,逐瘀,消症的功效,常用于瘰疬,恶疮,鼻息肉,症瘕痞块。
地胆图片
1.《本经》:主寒热,鼠痿,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
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3.《药性论》:能宣出瘰疬根从小便出,上亦吐之;治鼻WENG。
4.《纲目》: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用法用量】
外用:地胆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内服:入丸、散,0.3-0.6g,或1-2只。
【用药禁忌】
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甘草。”2、《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地胆的图片】
【地胆的原动物形态】
1、地胆
又名土斑蝥。体长18-23mm。全体黑蓝色,稍带紫色,有光泽。头部大,复眼圆形,黑褐色。触角蓝色。
前胸背板狭长,圆柱形。鞘翅短,柔软,翅端尖细,翅面多纵皱,全翅黑紫色,有细刻点。腹部大部分露于翅外。
2、长地胆
体长18-30mm。主要特征是翅鞘极短,色黑,具粗大刻点。腹部大部分外露。脚黑色,密生毛。
【生境分布】
1、地胆:成虫常栖于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长地胆:常生活于田边、路边及林缘草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
地胆图片
【采集加工】
地胆在夏、秋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1.同米炒,至米焦黄为度,取出,去米,除去翅、足用。
2.《雷公炮炙论》:用地胆,以铜刀刮作末子,细研,用重绢罗筛过,研千余下用。
【性状鉴别】
1、地胆
个体较小,长18-22mm。外表 黑蓝色,雄虫触角中部膨大,鞘翅短,腹部大部分露于翅处,腹部干瘪,足和触角常有缺损,质轻而脆。气微臭,味微辛,有毒。
2、长地胆
个体较大,长18-30mm,雄虫触角中部不膨大,鞘翅极短,叶片状,其他与地胆相似。
地胆图片
【地胆的附方应用】
1、治瘰疬成疮有脓
地胆(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斑蝥(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牛黄(别研)各一分,芫青十枚(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生大豆黄三十枚。
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入牛黄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空腹茶下。(《圣济总录》地胆丸)
2、治鼻息肉肿大,气息闭塞不通
生地胆十枚,细辛半分(末),白芷半分(末)。上以地胆压取汁,和药末,以涂于息肉之上,以消为度。
亦可单以地胆汁于竹筒中盛,当上灌之。无生者,干用酒煮汁用之。(《圣惠方》)
3、治小肠气痛
地胆(去翅、足、头,微炒)、朱砂各半两,滑石一两。为末,用苦杖酒食前调服二钱。(《宣明论方》)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