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D >

  中药滴水珠的图片别名及其功效与用药禁忌!

  滴水珠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心叶半夏的块茎,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毒蛇咬伤,乳痈,肿毒,深部脓肿,瘰疬,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滴水珠的图片
滴水珠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滴水珠

  拼音:Dī Shuǐ Zhū

  英文名:Rhizome of Cordate Pinellia

  滴水珠的别名:水半夏、深山半夏、石半夏、独叶一枝花、一粒珠、石里开、一滴珠、水滴珠岩芋、天灵芋、岩珠、蛇珠、独龙珠、单叶半夏、制蛇子、心叶半夏、石蜘蛛、地金莲、夏无影、岩隙子。

  【药材基源】

  滴水珠为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的块茎。

  【性味归经】

  滴水珠味辛;性温;小毒。归肝经。

  《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滴水珠的用药禁忌
滴水珠图片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装胶囊,每次0.3-0.6g,或1-3粒吞服(不可嚼服)。外用:滴水珠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孕妇及阴虚、热证禁服滴水珠。内服切忌过量,否则可引起喉舌麻痹。

  《湖南药物志》:“孕妇及阴虚、热症忌服。”

  【滴水珠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滴水珠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毒蛇咬伤,乳痈,肿毒,深部脓肿,瘰疬,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1.《江西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结。"

  【滴水珠的图片】
 

          滴水珠的图片  滴水珠的功效与作用
          滴水珠的性状鉴别  滴水珠的原植物形态
 

  【滴水珠的原植物形态】

  心叶半夏,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茎球形。叶片1,戟形或心形,长5~8厘米,绿色或淡紫色;

  叶片与叶柄的连接处和叶柄下部各生1珠芽。肉穗花序自基部生出,外有佛焰苞,花序轴附属物细长,外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滴水珠生于林下溪旁、潮湿草地、岩石边、岩隙中或岩壁上,分布于安徽、浙江、酒杯、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采收储藏】

  滴水珠在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滴水珠的药理作用
滴水珠图片
 

  【性状鉴别】

  滴水珠扁圆球形,直径0.8-3.5cm,高约1mm,四周有时可见疣状突起的小块茎;表面浅黄色或浅棕色,顶端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有时可见点状根痕;

  底部扁圆,有皱纹,表面较粗糙;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药理作用】

  滴水珠有止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滴水珠的附方应用】

  1.止痛,消炎,抗过敏,用于头痛,神经痛,胃痛,腹痛,漆疮及其它过敏性皮炎:滴水珠,研粉装入"0"号胶囊,每颗含0.5克,成人每服2颗,一天二至三次。(浙江《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滴水珠的附方应用
滴水珠图片
 

  2.治急性胃痛:滴水珠根一至二个。捣烂,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3.治腰痛:滴水珠(完整不破损的)鲜根一钱。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可嚼碎)。另以滴水珠鲜根加食盐或白糖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跌打损伤:滴水珠鲜根,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挫伤:滴水珠鲜根二个,石胡荽(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6.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萆麻子等量。捣烂和凡士林或猪油调匀,外敷患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