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肉,中药名,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具有祛风除痰,行气活血的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药材名称】
中文名: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英文名:Hawksbill as food
【药材基源】
玳瑁肉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性味归经】
玳瑁肉味甘;性平。归心;肺;肝经。
《纲目》:"甘,平,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玳瑁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玳瑁肉具有祛风除痰,行气活血的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1.《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祛痰,解毒,利肠。用于咳嗽痰多,月经不调等。”
【形态特征】
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
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
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
玳瑁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
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
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
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布】
玳瑁肉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附方应用】
治疗血枯(气滞血郁型):玳瑁肉200-300g,洗涤,切片,酌加佐料,炖熟。常食。(《本草纲目》)
【玳瑁肉的图片】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