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金花草,中药名,为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分布于长江、陕西南部的林下或灌丛中湿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用于治风热感冒,中暑,泄泻,咳嗽,吐血,牙疳等症。
大叶金花草图片
【药材名称】
中文名:大叶金花草
拼音:Dà Yè Jīn Huā Cǎo
英文名:Commonwedgelet Fern Leaf, leaf of Common Wedgelet Fern
别名:野黄连、水黄连、牙齿芒、擎天蕨、雪仙草、扫雪花、蜢蚱参、上树细辛草、青蕨、金花草、大金花草、乌韭、石发、地柏枝、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土黄连、孔雀尾、万能解毒草、苦黄连。
【药材基源】
大叶金花草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茎。
【性味归经】
大叶金花草味微苦;寒;无毒。归肝;肺;大肠经。
《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大叶金花草图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外敷;或煎汤洗。
【大叶金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大叶金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用于治风热感冒,中暑,泄泻,咳嗽,吐血,牙疳等症。
1.《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2.《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3.《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大叶金花草的图片】
【形态特征】
大叶金花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5cm。根茎坚硬而短,横走,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叶近生,叶柄长达25cm,禾秆色,光亮,直立;
叶近革质,无毛;3-4回羽状分裂,披针形,长20-40cm,宽5-12cm;下部羽片卵状披针形,斜展,长5-10cm,宽2-5cm;
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2叉状分枝。
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杯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
大叶金花草图片
【生境分布】
大叶金花草生于海拔200-1900m的林下、路边或空旷处,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采收储藏】
大叶金花草夏、秋季挖取带根茎的全草,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鉴别】
大叶金花草根茎粗壮,长2-7cm,表面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上方近生多数叶,下方众多紫褐色须根。
叶柄长10-25cm,直径约2mm,呈不规则的细圆柱形,表面光滑,禾秆色或基部红棕色,有数条角棱及1凹沟;
大叶金花草图片
叶片披针形,三至四回羽状分裂,略皱折,棕褐色至深褐色,小裂片楔形,先端平截或1-2浅裂;孢子囊群1-2个着生于每个小裂片先端边缘。气微,味苦。
【临床应用】
大叶金花草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治疗103例,98例有效。
【药理作用】
1.10%煎剂用平板海绵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全草煎剂用平板稀释法,1:400浓度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