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中药百科 > D >

  大蒜

 

  【大蒜的简介】

  

  大蒜 (Garlic)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鳞茎入药。春、夏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备用。农谚说“种蒜不出九(月),出九长独头”,6月叶枯时采挖,除去泥沙,通风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大蒜是秦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经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众喜食。

  

  中文学名

  

  别 称 蒜、蒜头、独蒜、胡蒜

  

  界 植物界

  

  亚 门 被子植物亚门

  

  亚 纲 百合亚纲

  

  科 百合科

  

  种 大蒜

  

  拉丁学名 Allium sativum L.

  

  二名法 大蒜

  

  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属 葱属

  

  分布区域 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今主产地是河南、山东、江苏等省

  

  异名胡蒜(崔豹《古今注》),葫(《别录》),独蒜(《普济方》),独头蒜(《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植物形态大蒜

  

  多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于膜质鳞被。叶基生,实心,扁平,线状披针形,宽约2.5厘米左右,基部呈鞘状。花茎直立,高约60厘米;佛焰苞有长喙,长7~10厘米;伞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长8~10厘米,膜质,浅绿色;花小形,花间多杂以淡红色珠芽,长4毫米,或完全无珠芽;花柄细,长于花;花被6,粉红色,椭圆状披针形;雄蕊6,白色,花药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开裂。种子黑色。花期夏季。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青蒜),花茎(蒜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6月叶枯时采挖,除去泥沙,通风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药材鳞茎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被;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有浓烈的蒜臭,味辛辣。

  

  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有毒。"

  

  ②《医林纂要》:"辛甘,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生辛,热;熟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纲目》:"入太阴、阳明。"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

  

  大蒜的功效

  

  行滞气,暖脾胃,消百积,解毒,杀虫。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

  

  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炎、饮食积滞、痈肿疮疡。

  

  ①《别录》:"散痈肿胸疮,除风邪,杀毒气。"

  

  ②《唐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

  

  ③《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④《本草拾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癣、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并捣贴之。"

  

  ⑥《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

  

  ⑦《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遭,泄精,解水毒。"

  

  ⑧《纲目》:"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膈气;同蛤粉丸治水肿;同黄丹丸治痢疟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肩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⑨《四川中药志》:"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生食、煨食或捣泥为丸。外用:捣敷、作栓剂或切片灸。

  

  宜忌阴虚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和时行病后均忌食。

  

  ①《本草经疏》:"凡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②《本经逢原》:"脚气、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胎产,痧痘,时病,疮疟血证,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咸忌之。"

  

  大蒜的作用

  

  选方①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数颗。(《濒湖集简方》)

  

  ②治夜啼腹痛,面青,冷证也: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捣,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世医褥效方》)

  

  ③治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便漩而下。(《稗史》)

  

  ④治臌胀:大蒜,入自死黑鱼肚内,湿纸包,火内煨熟,同食之。忌用椒、盐,葱,酱。多食自愈。(姚可成《食物本草》)

  

  ⑤治脚转筋:急将大蒜磨脚心,令遍、热。(《摄生众妙方》)

  

  ⑥治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独蒜一枚,黄丹半两。上药相和,同捣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发时以茶下二丸。(《昔济方》蒜丸)

  

  ⑦治疟病:独头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

  

  ⑧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饮之。(《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脏毒: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蒜连丸)

  

  ⑩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简要济众方》)

  

  ⑾治鼻衄,咯血,呕血,尿血。独头蒜两个,捣成泥状,分成两份。一份用八层麻纸包裹,置于百会穴。另一份用七层麻纸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药上用热铁烙加温。(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肺结核:新鲜大蒜,每次一至二头,捣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挥发气,每日二次,每次一至三小时。(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⒀治小儿百日咳:大蒜五钱,红糖二钱,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用量视年龄大小酌用。(《贵州中医验方》)

  

  ⒁治脑漏鼻渊: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⒂治金疮中风,角弓反张:大蒜一升,破去心,无灰酒四升,煮蒜令极烂,并滓服一大升以来,须臾汗如雨出,则瘥。(孟诜《必效方》)

  

  ⒃治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简易方论》)

  

  ⒄治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但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⒅治一切肿毒: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食物本草会纂》)

  

  ⒆治神经性皮炎:蒜头适量,捣烂,以纱布包裹,外敷患处。另用艾条隔蒜灸患处到疼痛为止,隔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⒇治妇人阴肿作痒:蒜汤洗之,效乃止。(《永类钤方》)

  

  (21)治蜈蚣咬人,痛不止:独头蒜,摩螫处,痛止。(《梅师集验方》)

  

  【大蒜的图片】

         大蒜的图片  大蒜的图片
         大蒜的图片  大蒜的图片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

  

  ③防治流行性感冒

  

  ④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⑤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⑥治疗大叶性肺炎

  

  ⑦治疗百日咳

  

  ⑧治疗白喉

  

  ⑨治疗肺结核

  

  ⑩治疗伤寒、副伤寒及副伤寒甲带菌者

  

  ⑾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⑿治疗急性阑尾炎等

  

  ⒀治疗化脓性软组织感染

  

  ⒁治疗慢性化哝性中耳炎

  

  ⒂治疗沙眼

  

  ⒃治疗萎缩性鼻炎

  

  ⒄治疗牙质过敏

  

  ⒅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⒆治疗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

  

  ⒇治疗霉菌感染

  

  (21)治疗头癣

  

  (22)治疗蛲虫病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多叶花椒 多头风轮菜 滴石 多茎野豌豆 多花八角莲 多刺绿绒蒿 钝叶蔷薇 敦盛草 对叶四块瓦 对叶散花

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提供中药大全、中药百科、中药方剂、中药饮片、中药材价格、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中医药膳、中医按摩、中医方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减肥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中药百科、饮片、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不能用作具体药方,使用前请遵医嘱!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业务及友情链接:2871960833

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宁)-经营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